由 鄭立新 于 2021年12月20日
类别: 号角月报

過去30年,家庭的權柄從父母轉移到孩子,「讓孩子決定」令孩子成爲自我中心的一代

自10月開始,這個專欄向教會、向父母提出「搶救下一代」的呼聲。如何急起進行?我提出第一步是個人的思想要變化,從世俗的世界觀轉變為《聖經》的世界觀(請看11月本專欄)。第二步則是復興家庭。

從西方社會的歷史,可以看到當信仰開始失落,當人們不再以上帝為中心、為最終的權柄,不按照上帝的設計來生活,家庭就出現衰敗,然後家庭衰敗反過來又助長了宗教信仰的衰落。

近年有一些研究分析家庭衰敗的狀況,其中Leonard Sax博士指出,美國青少年的肥胖、憂鬱和焦慮日益嚴重的原因,是過去30年家庭的權柄(Authority)從父母轉移到了孩子,「讓孩子決定(Let Kids Decide)」已成育兒的口頭禪。以孩子為中心的教養是摧毀家庭關係的第一步,把孩子的喜好放在首位的父母,可能只會贏得孩子的鄙視,而不是他們的愛。在這樣的背景下成長的千禧年一代,是「Generation Me(我世代)」非常以自我為中心的一代,親子關係越來越疏離,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也越來越微弱。

然而,青年人能夠持守年少時的信仰的首要原因是父母對信仰的重視。據統計,在對信仰幾乎不重視的父母所撫養的15至17歲的青少年中,只有1%的人在25至30歲時依然保持著高度的宗教信仰。相反,在經常在家中講論信仰、重視他們的信仰,並且活躍於教會的父母所撫養的青少年中,有高達82%的人在成為青年後依然在信仰方面十分活躍。

父親的屬靈影響力更是讓人震懾,蓋洛普民調指出,當家庭中首先接觸教會的是家中的青少年時,全家都追隨的概率只有3.5%,當家庭中首先接觸教會的是家中的妻子/母親時,這個機率提升至22%,但當家庭中首先接觸教會的是家中的丈夫/父親時,這個機率高達93%。

但是,傳統教會學生事工的模式忽略教會與父母建立夥伴關係的重要性。長久以來教會認為信仰的傳承就是透過兒童主日學、青少年團契以及親子教育的講座,但事實證明這無法面對今天世俗主義透過學校媒體對下ㄧ代的影響。非常成功的青少年牧師Steve Wright在《反思(reThink)》一書指出,教會必須擅長指導和裝備媽媽和爸爸在家庭生活各個方面的訓練,特別是對他們孩子的管教。如《聖經》所說:「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上帝的教會呢?」(《提摩太前書》三章2-5節)

基督教是身教多於言教。我們下一代的屬靈光景,決定的關鍵不是教會裡發生的事情,而是家裡沒有發生的事情。教會有責任呼召夫妻、父母和祖父母來創造敬畏上帝的家,並調整教會的方向從節目導向到家庭導向。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看到衰落的世代信仰轉變的潮流。

搶救下一代──復興家庭|鄭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