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飞君 于 2021年11月11日
类别: 号角月报

疫情不單影響社會、影響經濟,也影響幼兒的成長,父母應如何配合應對?

雖然疫情持續,但不少學校已經全面實體復課。我在幼兒學校學前班任心理顧問,幫助老師處理班上幼兒的情緒及心理行為問題。

疫情影響幼兒的成長

每年開學,對三至五歲的幼兒來說,從熟悉的家庭環境來到陌生的學校,需要克服與家人分離的焦慮,是一個不容易的適應期。加上一年半的疫情,許多小朋友都禁足在家,大大減少了他們與外界接觸、戶外活動及與人互動的機會,不少老師向我反映,今年的學生與未爆發疫情前開學的情況相比,孩子的情緒行為更多,安全感低,並且許多孩子在語言、社交、肌肉發展或者自我照顧能力上未達水平。

零至五歲是兒童生理及心理重要的基礎發展階段,他們身體丶情緒及行為需要適當的引導和培育。父母不單照顧孩子吃飽丶穿暖和安全,亦需要關注他們心理及社交方面的發展。因為疫情禁足,父母更需要花時間刻意與孩子互動。

父母對幼兒成長的影響

多與孩子談話,不是只是命令式告訴他們做什麼、不能做什麼。與孩子交談,刺激孩子說話的興趣,孩子可能說話不清楚,但他們聽多了,音節掌握更準確,亦能增加他們的詞彙,提高表達能力。父母抽出時間與孩子一起玩耍,一方面能夠深入了解孩子的性格,另一方面是教導孩子學習遵守規則、懂得與人適當互動丶有直接眼神接觸、會與人分享玩具、懂得輪流玩、會排隊,有和他人配合的意識,不是停留在自我中心的世界。培育孩子社交概念,是從家人互動開始,家庭就是孩子的第一個社會環境。

按照孩子的年齡,鼓勵和訓練他們的自我照顧能力,例如自己穿衣服、刷牙洗臉、拿餐具吃飯等,孩子會走路時不要抱太多,讓孩子的體能及肌肉有練習的機會。有時候父母過分保護和幫忙,反而使孩子倚賴,效果適得其反。孩子已經上學,若在家裡還要媽媽餵飯,這些孩子在學校很容易被觀察出來,他們因為習慣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自我照顧能力差,拿調羹(湯匙)進食時,手部肌肉不結實,動作笨拙緩慢,不單防礙了孩子的肌肉協調發展,還使孩子保留著嬰兒心態,習慣倚賴,這樣的孩子容易缺乏自信,心理年齡比實際年齡低。

學習障礙的補救

當學校發現孩子正常發展落後了,除了糾正父母的教養觀念、提供指引,學校與家庭需要多溝通和合作。對於發展遲緩、學習出現障礙的學生,父母可以申請紐約教育局學前特殊教育委員會服務(CPSE),這個服務由專業教育團體為有需要的學童提供一對一治療服務,費用由政府負責。服務範圍包括:語言治療、學習治療、物理治理及職能治療,按評估報告給予孩子適當的服務。坊間有對特殊教育的迷思,以為申請這些服務會影響孩子讀大學的機會,其實在美國,讀大學需要高中成績而不是幼兒班資料,況且此際孩子已經出現學習障礙,不處理好孩子將來又怎樣讀大學呢?

新冠疫情對每一個年齡層的人都帶來衝擊,然而藉著家長對孩子身心靈整體健康發展的認識和積極參與,並與學校老師攜手合作,能夠把孩子失去的成長歲月重拾回來。

(「橄欖樹全人關懷」推動社區丶家庭丶教會對精神疾病和心理問題有更多的認識和提供實際有效的關懷方法,請留意網站olivetree.cchc.org 心理輔導服務及心理健康教育講座與資訊。)

疫情對幼兒發展的衝擊|李飛君(執照心理諮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