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之際,正是東京奧運進行得如火如荼之時。延期整整一年,經歷重重障礙,東奧在沒有現場觀眾,只有比賽選手的新模式下進行。可喜的是,受疫情影響,轉播頻道及留家欣賞賽事的觀眾都多了。看著屏幕上運動員認真比賽,細讀他們背後奮鬥的故事,總令我五內翻騰,激動不已,大抵這就是奧林匹克精神之魅力所在吧!
奧林匹克精神
奧林匹克精神是皮埃爾·德·顧拜旦提出的。通過對古奧運會的考察,顧拜旦認識到古希臘人組織競賽活動,不僅僅是為了鍛鍊體格和顯示一種壯觀場面,而是為了教育人,就是透過體育競賽活動磨鍊人的意志,培養人的個性及鍛鍊身體, 同時建立一個沒有歧視的社會,就是不分貴賤貧富,任何人都可以參賽的公平競爭。
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運動員經過多年寒暑的堅持,披荊斬棘,才能代表國家參加每四年一度的盛會,為獎牌而戰,委實無可厚非,偏生奧林匹克精神高舉的,不是為名譽,不是為地位,更不是為獎牌而戰……
為兒子而躍
今年46歲的烏茲別克體操選手Oksana Chusovitina,東奧是她第八度登上奧運舞台,也是退役前最後一躍。1992年,她首次出征巴塞隆納奧運賽事,便獲得跳馬個人項目銅牌、團體賽金牌,隨即成為體操界備受矚目的新秀。
原本她是眾人眼中的幸運兒,不料就在家庭、事業皆得意之際,兒子被診斷患有白血病。為了龐大的醫療費,即使經年練習、傷痕纍纍,她也不敢退役,並憑著驚人的意志,在已屆高齡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奪得體操跳馬銀牌、2012年倫敦奧運獲得跳馬項目第五名的好成績,並持續創下多項紀錄。
突破年齡限制,為兒子而奮戰,這是何等偉大的母愛!
為阿富汗婦女而跑
對於阿富汗女運動員來説,比艱苦的訓練條件更困難的是面對羞辱、謾罵,甚至死亡威脅。塔利班禁止女性參加體育活動,認為她們抛頭露面是不能容忍的恥辱。聲稱來自塔利班的死亡通知,令原本準備出賽2008年北京奧運的阿哈德婭失蹤了。
隊友Robina Muqimyar臨危受命,頂替出戰100米賽事。對她來説,比賽後回家比出國需要更大勇氣。為了參加奧運,她要以自己的生命作代價,但她堅定地説:「我不在乎,我是為阿富汗婦女的權利和自由而來的。我之所以要跑步,之所以要參加奧運會,就是希望能為阿富汗婦女開闢一條道路。」
冒著生命危險,為阿富汗婦女權益、自由而奔跑,這是何等大的勇氣!
為榮耀上帝而賽
李愛銳(Eric Liddell)如此描述自己對短跑的熱愛與感受:「是上帝使我跑得快。我跑的時候,可以感受到上帝的喜悅。」1924年7月,李愛銳代表英國參加巴黎奧運,可是當他收到賽程表時,發現比賽安排在星期天舉行。基於對信仰的虔誠,他決定守主日,放棄穩操勝券的100米短跑賽事。
有人勸他,大可在上午參加主日崇拜,下午參賽;甚至連英國王子也出面勸他出賽,為國爭光。李愛銳卻認為,整個主日都是屬於上帝的,都應該用來敬拜上帝,並且堅持上帝賜給他的天賦應該首先用來榮耀祂,而不是榮耀國王、榮耀國家。
「上帝高於一切」是他的信仰核心!結果他放棄了擅長的100米短跑,參加了不擅長的400米比賽,卻一樣奪金, 更刷新了世界紀錄。堅守信仰,為榮耀上帝而戰,李愛銳得到的不僅僅是世人擁戴的金牌,更是在永恆國度裡不能朽壞的冠冕!
eric lidd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