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李想 于 2021年9月20日
类别: 号角月报

「月餅經濟」延續至今,送各種昂貴月餅已不稀奇,現在改送月餅券,避免浪費

雖然我十歲移民到紐約,但是腦海裡還記得小時候在廣州過中秋節的時光。最記得有一年在學校裡老師教了大家怎樣做燈籠,我做了之後愛不釋手,但是好景不常,晚上玩的時候一不小心燒掉了。唉,真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早上歡喜,夜晚那麼快就悲哀了。

對比起在中國過的中秋節,在美國或者世界其他地方的就遜色得很。印象中小時候過中秋節就好像過春節一樣隆重。我自己對中秋節更是偏愛多一點,因為我的生日常在中秋節前後,家人通常會一同慶祝。每年不單有月餅、燈籠,還有生日蛋糕一同出現,哪個小朋友會不喜歡!家人和朋友一起的團圓畫面,我現在還歷歷在目。

移民美國之後,雖然一家人有時還會慶祝中秋節,但是氣氛卻是差了一大截。有時如果不是看到超市的月餅,還差點忘了這個節日。月餅這個東西,不單成為中秋節的代表,也讓其他民族認識到中國文化。月餅現在的身價已經非比尋常,中國國內甚至有了「月餅經濟」,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研究。

中秋節,很多親戚朋友或者上司下屬都會送月餅表達心意,慢慢地心意變成了例行公事。一些人收到的月餅數量多到可以開餅店了,吃不完,扔掉許多,非常浪費。實際上吃月餅的人越來越少,為了送禮方便,廠家就推出了「月餅券「這種神奇的東西。慢慢地人們改變直接送月餅的習慣,改成送月餅券,憑券換取月餅,避免浪費問題。

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吃月餅、都會拿著月餅券去兌換,這樣就出現了以下情形:月餅產家印製了100元的月餅券,將此券以65元的價格賣給經銷商,經銷商以80元賣給消費者,消費者將其送給他人,他人以40元低價賣給黃牛黨,最後月餅產家以50元/張的價格向黃牛收購。在整個過程中,月餅產家、經銷商掙了15元,消費者掙到了人情,他人又掙到了40塊錢,黃牛掙了10塊錢。

這就是「月餅經濟」,這個詞大概十年前出現。廠家不需要生產月餅,除了月餅券和黃牛的勞動外,什麼都沒生產;也幾乎沒有任何消耗,除了印刷費。既避免了月餅吃不完被浪費,又滿足送禮的需求,各方皆大歡喜,節約了社會資源,還創造了「月餅GDP」。

除了這種月餅經濟之外,現在中國國內的富豪更加讓送月餅「更上一層樓」。有一新聞報導,江西省一家鋼鐵企業因為連續5年利潤達標,中秋節不發月餅,而是斥資人民幣5億元,送出4,116輛全新房車給全體員工。這真讓我又妒嫉又羨慕。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中秋節傳統是全家團圓的日子。對於基督徒而言,我們在地上只是做客旅寄居的,我家乃在天。《聖經》告訴,神為我們預備了一個更美的家鄉,不是在地上,乃是在天上的;不是人手所經營的,乃是上帝為我們所經營、所建造的。這才是我們真正的思念。中秋節提醒我們不要忘記節日的意義,更加提醒我們天上永恆的家鄉。地上家人的團圓,是預備我們期待天上那真正的大團圓。

月餅經濟|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