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宗琦 于 2021年9月20日
类别: 号角月报

身處海外,平時極少有過節的儀式感,月餅倒成了思念故土的媒介。

小時候的印像中,月餅是專門送禮的。每逢中秋節前夕,爸媽總要商量著給哪家親戚、哪位同事送月餅。單位發的或者買的,再添一袋水果,提著送人。幾天後,總有人回禮,送來大同小異的,裝在好看的盒子裡。如此一來一往,彼此問候,聯絡感情,就成了中秋的慣例。

七、八十年代,月餅也就那幾種,不像現在這麼豐富多樣。我最喜歡豆沙餡的,甜甜的。一盒月餅,最先被消滅的總是它們。最不喜歡的是伍仁,裡面有冬瓜、豬油,還有各種不知道是什麼的夾雜著,它們就待在盒子裡無人問津,直到爸媽不忍浪費,勉強自己慢慢嚥下。

經濟發展了,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月餅的花樣一年比一年多。有一年回國,恰逢中秋佳節,有幸品嚐親友送的月餅,包裝精美,賞心悅目;口味比從前的軟綿,甜度適中,大小也剛好,非常享受。

身處海外,平時極少有過節的儀式感,月餅倒成了思念故土的媒介。每到中秋時節,便在唐人店裡兜兜轉轉。蓮蓉是首選,微甜不膩,配上一杯好茶或咖啡,就是一段好時光。悠悠地想起父母,想起從前,想起上海的街道和煙火氣……

店裡找不著孩子們最最想念的鮮肉月餅——上海老大房招牌月餅。南京路上老大房店門口,節日期間總會排起長長的隊伍,人們伸長脖子看著前面冒著熱氣的月餅,聞著隱約的香氣,揣著一肚子盼望,在微涼的秋風裡耐心等著。鮮肉月餅外酥裡嫩,咬一口,酥皮脆香,肉汁鮮嫩,味蕾立時得了滿足,那長長的等待算是得了回報。

在悉尼,為了讓孩子們解饞,只得自己動手。從網上找到自製鮮肉月餅的視頻,依樣畫葫蘆。第一次嘗試,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費了半天時間,總算搗鼓出大約三十個,自覺與老大房相去十萬八千里。給孩子們和奶奶留下幾個,大部分裝盤拿去教會聚餐,沒想到竟一搶而空!

這才體會現代網絡用語「秒殺」的含義。原來不止我才有思鄉情結。雖然皮不脆,肉無汁,弟兄姊妹卻連連稱好,給我鼓勵,讓我感受到主內大家庭的溫暖!中秋是團圓的節日,是海外華人思念故鄉的日子,更是基督徒與人分享上帝大愛的時候,因為只有基督信仰才能使我們的人生變得圓滿。「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摩太後書》三章16-17節)

鄉思月餅|宗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