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比起大自然來,歷史對人類的感情更嚴酷殘暴——大自然僅僅要求人滿足於天賦本能,而歷史卻迫使人擁有理智,因為:歷史,是會重演的。
第三浪潮
2008年的德國劇情片《浪潮(Die Welle)》,是第一部將社會實驗搬上銀幕的電影,故事情節基於1967年在美國加州一所高中發生的真實事件:
新學期開始,學校舉辦以「國家體制」為主題的活動週;歷史老師為讓學生親身體會納粹極權運動的恐怖,大膽設計了一個微型實驗——「第三浪潮」:班內實行極權,模仿納粹行為方式。出乎意料的是,原本只為修學分而出勤的學生越來越狂熱地投身其中,甚至從中找到了歸屬感!他們制定了統一的標誌、服裝及手勢,自發佔據學校運動場地、禁止非「浪潮」成員進入……
僅僅六天,「浪潮」就像野火般蔓延,一個微型「納粹國」儼然成形!為什麼普通人心裡潛存著點火即燃的極權主義火山?看一看今日形形色色的仇亞暴力,想一想昨日三K黨對非裔的虐殺,問一問自己的內心:我們離納粹有多遠?
平庸之惡
20世紀思想家阿倫特(Hannah Arendt),在解析納粹戰犯艾希曼(Adolf Eichmnn)運輸和屠殺猶太人的罪行時,相對於極權主義統治者的「極端之惡」,提出了「平庸之惡(The Banality of Evil)」概念——不思考、不負責地服從,哪怕已知體制隱含不道德甚至反道德行為,亦可毫不質疑地施行;即或良心不安,亦可藉體制推卸個人道德過犯。一如艾希曼,反復強調自己是「齒輪系統中的一環,只是起傳動作用。作為公民,所做的都是當時國家法律所允許的;作為軍人,只是在服從和執行上級命令。」
所以冠以「平庸」,不僅是服從者角色,亦因任何人都可能墮入其中。2020年的德國,發號施令的希特勒與納粹黨早已不復存在,但反猶罪案並未消失,仍有至少2,275起此類事件發生。再看看美國當下這波仇亞逆流,只要稍稍瀏覽一下報刊即可發現,各種各樣的施害者都有一個共同點——普通平民,甚或社會邊緣人!
若自己的良心仍在沉睡,又如何要求這個世界有良心?仇恨、煽動、排外和對民主的蔑視,這些邪惡正以新形式呈現。正如《大獨裁者》中的理髮師所言:「生活可以是自由且美麗的,但我們迷路了。貪婪毒害了人的靈魂,並用憎恨阻隔了世界,一步步讓我們走向血腥......聖路加說『上帝的國就在你們心裡」,不在一個人,也不在一群人,而是在所有人中!」
自己去看
古中國智者提醒後人: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管子‧形势》)。可惜,我們已經開始忘記昨天的悲劇。2021年2月,媒體競相報導一名美國歷史老師的擔憂:課堂上的中學生,竟然連希特勒(Adolf Hitler)是誰都不知道!而問到「珍珠港事件」時,學生居然以為那是座「橋」……
無獨有偶。2012年有報導,在第三帝國覆亡之地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對7,500名15歲左右學生進行調查,發現一半人不知道希特勒是獨裁者,甚而有人相信希特勒尊重人權;在深被戰火蹂躪的英國,2009年也對2,000名9到11歲的小學生抽樣調查,結果每20人中至少有一人不知希特勒是誰,以為那是足球教練的名字,更有學生將死亡集中營奧斯威辛當成旅遊勝地……
1985年上映的白羅斯電影《自己去看》,以《啟示錄》中四活物之言Come And See為題。片尾,被摧殘得蒼老如翁的少年主角,對著水窪中的希特勒像射擊;從希特勒的崛起,每開一槍時光就倒流一段,最後停留在懷抱中的嬰兒……歷史,永遠不可能退回到原點,卻是會重演,所以我們要警醒!
適逢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勝利日來臨,76年前——1945年的5月8日,納粹德國正式簽訂投降書,宣佈無條件投降;對於沒有經歷過那段歷史的我們來說,撫今追昔正是回顧反思的契機——歷史的每個結局,都是新情節的開始。
歷史,是會重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