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練幫助我覺察到自己的盲點及限制性信念,原來我以為女兒不表達自己意見就是等於不會表達。
今年1月份,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和一個姊妹分享家裡的一些問題,跟她說我對自己的生活狀態很不滿意,內心的空虛和無力感總是揮之不去,而且我低落的情緒不但影響到自己的健康,更加影響到與家人及朋友之间的相處,可是我找不到解決方法,不知道如何走下去。
姊妹告訴我角聲將舉辦一個生命蛻變營,她很想參加,但因為要照顧家人,她參加不了,問我是否有興趣去嘗試。我被「生命蛻變」這四個字所吸引,因它就是我心底一直渴望的——生命得到更新,活出一個不再一樣的我!當下心裡就作了決定要參加,家人也很支持我,特別是得到先生的鼓勵與支持,我就報名了。
生命蛻變營 看到限制 迎接挑戰
在營中,我認識了一班志同道合的弟兄姊妹。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希望生命不再一樣!學習中有一個短片很觸動我:40歲的老鷹愣愣地站在崖邊,既沉重又骯髒的羽毛纏累著牠,令牠無法再飛。牠做了一個破斧沉舟的決定,而且馬上行動:把身上的羽毛一根一根地拔出來,過程很痛,但牠勇敢地面對改變的代價,聚焦在目標上:再次翱翔在天空中的那份喜悅和盼望!當牠完成更新過程而再次飛翔,我內心激起一種無法形容的興奮和感動。
老鷹的故事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只有真正蛻掉自己身上的骯髒而且沉重的東西,才可以自由輕鬆地振翅高飛,而且飛得更遠丶更高丶更真實。從鷹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限制:一個舊有的模式掌控著自己的生命,儘管有去傳福音,儘管對人和藹,然而我沒有基督徒的活潑喜悅丶輕鬆自由、熱忱投入的生命特質。我問自己:這樣的我,是真的得著基督、得著生命了嗎?
有段經文在我心中回蕩:「所以,我奔跑,不像無定向的;我鬥拳,不像打空氣的。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哥林多前書》九章26-27節)我不要只有基督徒的外表,而沒有活潑的生命,所以我決定不要回避改變所帶來的挑戰。
教練幫助我 欣賞他人 關係改變
生命蛻變營後有100天的教練實踐階段,我從課程中認識到改變要從接受自己,並欣赏他人開始。這個功課從和女兒的關係上得到很好的實踐。
疫情期間,孩子們都留在家中上網遙學,通過Zoom與老師同學們互動。我留意到女儿在群組裡比較沉默,不像其他孩子那樣願意發表意見。我有好幾次注意到:她只是靜靜地在一旁,聽著老師的指導和同學們的提問與討論,如同一個局外人,一點也不投入。當時我馬上想到:是否她不善於表達自己意見,是否她很害羞?這樣下去會不會影響到她與別人相處?如果這狀况不改善的話,對她日後成長、與人溝通会有影響嗎?
在生命教練的個人時間裡,我把女兒的這個情況與教練們分享。教練們通過一連串的發問去啟發我思考,讓我覺察到自己的盲點和偏差,以及我的一些限制性信念。例如,我認為女兒不表達自己意見就是等於不會表達,安靜是不好的……更可怕的是,我有這樣一個假設:女兒這樣下去會對她日後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我這樣的想法其實會有損女兒的正向發展。
其實我一直沒有深入探索以及了解女兒不喜歡表達她自己的原因,也許她感到別人不會明白她,又或者她現有的詞彙不足以表達到她所想的……我何必硬要她表達不可呢?反過來我可以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女兒的安靜嗎?
通過教練的點醒,當天我就把自己限制性思維調整過來,用生命教練的九點領袖力中的「接納和欣賞」去看女兒身上的特質,竟然讓我發現她很多的優點:她是個心思細密丶很有愛心、很貼心的女兒。例如她看到我忙著清理後院的雜草,就會主動過來幫忙。女兒也是一個非常自律的孩子:雖然這段時間孩子們都不用趕校車上學了,女兒還是照常一早起來吃了早餐,然後自覺地上網課、做作業,直到把功課做完後才與朋友們玩遊戲。
這樣下來更讓我發現了她特有的愛的語言是「為人服務」。一天下午女兒和我一起把車房的雜物清除,她很勤快樂意地與我一起同工,不知不覺車房被我們收拾得乾乾淨淨,而女兒和我的關係更是邁進一大步。在這過程中我們聊起不少話題,讓我了解到她的世界、朋友和遊戲種類的喜好等等。
我非常感謝生命教練幫助我覺察到自己的限制性信念,進而我可以通過欣賞的眼光去認知女兒的特質,發現女兒更多的優點,我們母女的關係更加緊密和親切。這是我生命蛻變過程中的一大步,我充滿信心往前走,要更多地得著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