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前,妄想成為千年一帝的希特勒,在蘇聯紅軍攻入柏林時,於距地面12米深的地堡自殺;那號稱國祚千年的第三帝國,也以無條件投降鳴響覆滅終曲,但國家至上的極權主義幽靈依然在分裂人的心靈,使得15歲猶太女孩安妮(Anne Frank)生前寫下的日記,在近四分之三世紀後仍肩負使命。
走入世界記憶名錄
1947年6月25日,《安妮日記》(中譯)以荷蘭文出版,題為《密室(The Annex)》。荷蘭歷史學家羅曼(Dr. Jan Romein)評述:「這本日記由孩子所寫,內容不合常理,使人深感她所面臨的悲痛,相比紐倫堡審判所找到的證據,更能具體表現納粹主義的可怕。」
1952年,英文版《安妮‧法蘭克:一個少女的日記(Anne Frank: 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面世。其後,被譯為近 70 種語言,成為全球發行量最大的圖書之一。人們要了解六百萬被殺害的猶太人很難,但是安妮卻讓這苦難有了具體的形象。
在美國版序言中,第32任總統羅斯福的夫人埃莉諾(Eleanor Roosevelt)形容:「這是我曾經讀過關於戰爭及其對人類的影響中,最明智和最動人的評論之一。」第35任總統肯尼迪也說:「所有認為人類在無數次大災難與迷失中皆會有尊嚴地捱下去的人,皆可以安妮的日記作為最有力的證明。」
安妮成為勇氣、樂觀和毅力的象徵,她的日記也超越了時空,成為舞台劇、電影故事片、記錄片、連環畫的創作素材,其中一些篇章進入各國教材。2009年,《安妮日記》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歐洲和北美洲世界記憶名錄》。
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人
安妮1929年6月12日出生於德國。隨著納粹黨在國會選舉勝出、希特勒年被任命為總理,反猶主義如火如荼。她們一家無奈出走,於1934年定居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想不到的是,納粹禍害竟尾隨而至!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第二年佔領荷蘭。
就像安妮所記,猶太人越來越被壓迫。1942年7月5日,她的姐姐收到名為勞動營實為集中營的徵召令。第二天,全家被迫開始了隱匿行蹤的生活,藏身在安妮父親公司的後宅。在恐懼不安的歲月裡,安妮用13歲生日所得禮物——帶鎖的日記本,記錄密室內生活、外間傳聞和心中的青春期躁動。
1944年6月6日,她在日記中寫到:「期待已久的自由難道真的臨近了嗎? 哦,吉蒂,最美的是我有一種感覺,朋友們正在到來。」她定是聽說了300萬盟軍橫渡英吉利海峽,勝利登陸諾曼底!但她卻沒能逃脫魔爪,而於1945年早春,和姐姐先後死於德國伯根-貝爾森集中營。
世間本沒有非凡的人,只有被迫面對非凡處境的凡人。「忍受試探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經過試驗以後,必得生命的冠冕;這是主應許給那些愛祂之人的。」(《雅各書》一章12節)《安妮日記》成為安妮短短15年人生的冠冕,令她得以超越生死時限——即使死後也能像活著一樣表達自己!1999年,《時代》雜誌把安妮列入「20世紀全世界最具影響力100人」。
歷史總是留下思考題
安妮在特定歷史中的悲慘命運,提示20世紀尤其是淡忘了歷史傷痕之21世紀的人們,極權體制哪怕只盛行一國,也會給世界帶來不可估量的人道災難!2019年末,德國總理默克爾於首訪奧斯威辛集中營時表示:我們永遠不能忘卻;永遠不能劃句號;永遠不能相對化......的確,世世代代的德國人對於屠殺猶太人,負有不可推卸的道義責任。
在安妮那個時代,德國把希特勒視作民族救星,把納粹黨看為國家命脈,把經濟騰飛當成世俗福音。正如捷克前總統哈維爾(Václav Havel)所言:「權力從來不會獨自存在,它支配人也來源於這些人......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一方面是奴僕,另一方面又是奴隸主。專制制度就是以這種方式,把整個社會納入它的系統,使人不僅是它的受害者,又是創建者;既是囚徒,又是獄吏。」
不僅那個時代的德國人如此,我們這個時代的人也如此。使獨裁暴政暢通無阻的,正是人性中普遍的惡!法西斯崛起之走向,印證了哲學家波普爾(Karl Popper)的名言:「那些許諾我們人間天堂的人,除了地獄什麼都沒有搞出來。」這不僅是人民的哀歌,亦是獨裁者的喪鐘,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耶克(Friedrich Hayek)的話說:在人竭盡全力自覺地根據一些崇高的理想締造未來時,卻在實際上不知不覺地創造出與為之奮鬥的東西截然相反的結果,人們還想像得出比這更大的悲劇嗎?
「人在最好狀態下,是最高貴的動物;脫離了法典和正義,就是最壞的那個。」以基督徒觀點解讀亞里士多德這句話,「最好狀態」只有亞當夫婦受誘惑之前和罪人接受基督救贖之後;而免於「最壞」之法典和正義,只有《聖經》真理及公義。基於此,非基督徒哈耶克的忠告具有普適性:「人不是神(上帝),也絕不可能變成神,人在神面前必須俯首稱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