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專題: 3D立體打印


立體(3D)打印早在1980年代就已經開發,目前其技術發展正掀起全球產業界革命,商業生態將呈現出無法想像的全新局面——這個時代的科技發展,正在以超越我們有限認知的速度行進,但科技進步能保證我們的生活更快樂幸福嗎?

專題策劃及撰稿: 胡德明、馮兆雄、方思潔、馬日恆、區雯慧、陸思齊、陸志光、張春曉、林珊一、蕭樹偉

專題: (社論) 人工智能無法取代的
專題: 能印出房子的打印機!
專題: 立體打印用途廣泛
專題: 創造者的打印法
專題: 前途無量隱患亦多


專題: (社論) 人工智能無法取代的

聆聽粵語

聆聽國語

最近,在資料搜索中發現一篇研究未來的文章,頗為有趣。文中談及:由於科技進步,未來部分職業將被「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角色替代;短期內,如巴士司機、火車司機、繪圖員、大廈管理員、文字處理員等等;到了本世紀中,機械人科技進一步改善,甚至可以替代護士、侍應、保安員、消防員、軍人、外科醫生……文中並沒有提及老師、牧師、律師、政客及電台節目主持人,我不禁大舒了一口氣!

人工智能不能取代情感,這是鐵一般的事實。很多科幻電影的情節,提及機械人的感情事宜時,往往就是故事的高潮。今年3月,全球的熱點是被譽為「人機世紀之戰」的圍棋大賽:Google旗下人工智能公司的「AlphaGo」,與南韓九段棋手、十八度榮獲世界棋王銜頭的李世石對戰。首場,李世石在3小時30分左右投降;「人機對弈」五局,李世石以總比分1:4負於AlphaGo。全球幾十萬人在線觀看了直播。李世石接受記者訪問時,有喜、有愁、有悔、有恨、有尷尬,AlphaGo也有這些感受嗎?

也有人預測,將來心理輔導員都可以由電腦智能代替,但人人皆知,輔導員必須能感受到被輔導者的喜怒哀樂。當你發現電子輔導員的悲喜,原來是早被編寫出來的程式,會有何感覺?「愛」,是人工智能絕不可能取代的!

專家的預測或許真有一天夢想成真,就像立體打印技術,正在深入我們的生活,但能打印出來的物品,也只局限於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而許多東西卻是看不見也摸不著的,但人人都不能否定其存在,比如人與人之間的愛、親情、靈魂等,這些東西不可以複製,也幸好不能被複製!讓我們從本質上去追尋它們的最原始根源。

中國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他的著作《幸福了嗎》裡,引用過這樣的一段話:「人這一輩子要解決三個順序,這三個順序不能錯的。先要解決人和物之間的關係,解決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最後一定要解決人和內心之間的關係。」他解釋說:「人生是一條單行線,終點是不可逆轉的,你已經隱約地看到終點會出現一些問題,這個時候你思考人生究竟是怎麼回事,我究竟做的是不是有意義。財富積累的太多,如果無從消化的話,我積累的意義又在哪裡?出現的困惑太多,人必須要解決自己與內心之間的挑戰……」

的的確確,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比如科技成果和物質享受,最最容易吸引和陶醉人,但卻永遠不可能真真正正地安慰內心無止境的追求與惶恐,因為只有不可複製的,才是最難得也最需要的慰藉!

Back to Top


專題: 能印出房子的打印機!

聆聽粵語

聆聽國語

能否「打印」出一個可以煮食的廚房或可住人的房子呢?這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但3D打印機做得到——中國的「卓達」公司,就打印出了一座真的防水防火房,裡面客廳、廚房和廁所一應俱全,隨時待用!

◎平面打印

我們對平面(2D)打印都很熟悉,用噴墨或鐳射打印方式,在紙上組印文字或圖畫;我們幾乎每天都用它打印工作報告、文件,孩子的功課、資料,或者照片。這也是現時我們所理解的「打印」:將文字或圖片複製到紙上,目的是將資訊存放到可供大量流傳的媒體上,打破距離和時空之限。在電台、電視,甚至互聯網誕生之前,資訊皆以文字紙張流傳。各種典籍,都以某種形式的印刷品得以流傳。

◎立體打印

新科技把打印和製造結合起來,誕生出立體(3D)打印:用特殊的打印機,印出立體物件,即使是非常複雜的物件,也可在短時間內被打印出來。

有趣的是,立體打印機所使用的「墨」是「特殊的墨」:可以是塑膠、砂粒或金屬物料。打印機有數個噴墨嘴,在印的過程中從不同角度噴「墨」,每個噴墨嘴也可按情況而獨立調較噴出的「墨」量。打印時從底層開始,一層接一層地往上印,直至印出立體物件來,因此立體打印也被稱為「積層製造」。

或許「積層製造」是更形象的名字,因為「打印」過程其實跟製造更有關,但立體打印比我們所了解的「製造」包含更深廣的意義。

◎未來前景

電腦、電子、鐳射及物料科學的急劇發展,把人類從平面打印帶進立體打印的世紀。雖然立體打印目前還無法取代工業上的傳統製造法,批量立體打印汽車零件的成本依然過高,需時也太長;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估計,打印出臨床認可的人體器官,相信還要10-20年以上,但畢竟立體打印已在改變各物品研發及製造的過程。

科技一日千里,互聯網已不再局限於人與人的溝通網絡,而變為人跟物件,甚至物件與物件之間的通訊媒介——「物聯網」。立體打印也必將隨著技術的不斷改進,使成本變得更便宜,應用範圍更廣泛,而進一步模糊文字印刷、物件,甚至人類器官製造的分界,為人類社會開闢無數的新產品和新服務。

Back to Top


專題: 立體打印用途廣泛

立體打印已成市場最熱門話題,將對人類生活形成深刻影響:過去依賴傳統方法製造的物品,只要通過一台立體打印機,就能輕易地製造模型;從最普通的生活消費品,如餐具、鑰匙、工藝品等,到工業用途產品,如汽車零件、醫療機械、寶石模型、建築模型等,能打印的產品不勝枚舉、應有盡有!

◎衣物

造鞋公司J&S Enterprises推出立體針織鞋,以輕身、環保、完全無縫、合腳為賣點(有些人左右腳呎吋不一)。款式方面,消費者更可選擇左右不同顏色。JS鞋採用CAD軟件設計立體圖,然後使用立體針織技術,價格約$80-100一雙。

◎家俱

法國和比利時的IKEA(宜家傢俬),使用立體打印機維修舊家具,翻新後再次出售。顧客將舊家具帶回IKEA,就能換取家具券購買新家俱。IKEA表示,未來幾年將陸續推出立體打印的零部件,讓丟失或破損的家具更易修復,從而增加耐用度,減少浪費、有助環保。

◎攝影

香港的立體照相館,利用立體打印技術和從日本引入的「三維照相打印技術(3DPhoto)」應用模式,掃描實體立體圖像數據,再打印出實體模型。立體照相打印過程,與平常在照相館拍攝大同小異,只是拍攝出來的不再是平平凡凡的照片,而是與實物或真人酷似的立體模型。

◎樂器

2013年已經出現利用立體打印吉他的Americana,現在幾乎整個樂隊的樂器都能立體打印出來,不過大部分樂器還只是立體打印外殼,以裝飾為主,發音配件則用傳統的居多。

新西蘭克蘭梅西大學機電一體化設計工程師兼教授奧拉夫,就用SLS立體打印機,以尼龍材料將整支薩克斯風(Saxophone)的41個部件打印並組裝出來(除了彈簧和螺絲),立體打印的薩克斯重量僅為575克,是正常薩克斯風重量的四分之一。

◎醫學

這項新科技也應用於醫療上,成果令人振奮:運用合適的生物學物料,可以迅速地立體打印出為用戶量身訂造的牙齒、整形外科手術導標或助聽器等。若病人的情況改變,也可把新資料輸入打印機,立刻再造合用的物料。

最令人驚訝的,是已可打印出人體組織,甚至整個器官。2011年,哈佛大學的外科醫生Anthony Atala,在2011年的TED年度大會上表示,立體打印是再生醫學的新趨勢,並即場示範如何「印」出一枚「腎臟」;2014年,悉尼及哈佛大學的研究員攜手達成另一項突破——打印出器官移植不可或缺的毛細血管。立體生物打印的概念源自於器官培養,主要是為解決器官捐贈不足的問題。立體生物打印機,使用病人自己的幹細胞,或是從病人身上取得後再培養的細胞,作為「生物墨水」。打印前,先用電腦斷層掃描真器官,之後轉換為立體模板,輸入電腦,再驅動「打印機」,將「墨水」噴在一張張可被生物分解的材料上;再利用水膠或黏著劑使細胞附著在特定位置,並將許多張平面材料堆疊起來;待這些平面材料分解後,所留下的細胞就能形成具有立體結構的器官。

除了人體器官,骨頭也是立體打印的範圍之一。美國一名病人,植入立體打印的頭骨。打印出來的頭骨,基本原料為聚醚,上面留有的小洞用以刺激新細胞和骨骼生長。另一名美國17歲少年,在一次交通意外中面容受損,外科整形醫生利用立體打印,為其重塑損壞了的面孔;在接受了四次手術後,雖然疤痕隱約可見,但基本上復原了舊時的面貌。

◎航天航空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下一代探測車,將採用立體打印零件,以支援人類對未知領域如小行星和火星等的探索。航天工程師利用高性能熱塑塑膠,立體印製夾具、固定裝置、檢測計和最終用途飛行器部件。第一款立體打印的全比例渦輪推進飛行器引擎模型,已構造成功。

立體打印,也被應用於汽車及航空工業。勞斯萊斯就將立體打印的引擎,放在飛機上測試。每次打印時,打印機會將所需含量的材料熔化後使用,大大減少了原料浪費,這對零件材料非常昂貴的航空業而言非常有益。傳統的切割材料方法常造成浪費,特別是特殊形狀和結構,而立體打印的結構更顯著。

◎學術研究

倫敦大學皇家獸醫學院,使用3D掃描和3D打印,重建史前動物西瓦鹿(Sivatherium Giganteum)。研究員把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內,屬於西瓦鹿的26塊骨頭,用3D Scanner掃描成數碼檔案,然後利用數據分析一千多張世界各地的西瓦鹿化石照片,再使用3D打印出已經絕種的史前動物模型。

◎建築

在這方方面,中國獲得舉世觸目的進展:「卓達」公司,已可打印出整間設備俱全的房子。除了比傳統方法節省成本和時間外,也運用了更為環保的物料,使所建房屋有更佳的保溫隔熱效能,從而可延長房子的壽命。該公司甚至聲稱,他們所用的建築物料,能定時釋放出負離子,讓住客更健康!

◎食物

在食物行業,研究人員已可打印出牛排;市民大概在不久的將來,就可在餐廳的菜單上看到「立體打印牛排」了!立體打印,大幅度地加快了樣品成形的速度,降低生產成本,被媒體譽為新一波工業革命。

Back to Top


專題: 創造者的打印法

文/羽翌

2014年,我有很多機會到中國的大學講學,題目是我最感興趣的「電動馬達」。

◎最初的刻畫者

幾乎每堂課的頭10分鐘,都是這樣的開場白:「電動馬達是由偉大的特斯拉(Nicola Tesla)在大約130年前發明,自那時起被廣泛應用,如:風扇、空調以及最新的電動汽車,都採用不同形式的馬達。事實上,現在最有名的電動車就取名為『特斯拉』。」

接著我會說:「你們是否知道,自然界中其實也有類似的設計?河流、湖泊,甚至人體,都有類似馬達的設計,被稱為『鞭毛馬達(Flagella Motor)』,一直在自然界運作著。它的效率是百分之百的,是迄今發明的所有馬達都無法達到的。雖然科學家很早就發現了它的存在,但卻要等到上世紀80年代,藉精密的電子顯微鏡誕生,才得知它的結構和運作原理。」

講到這裡,我會在投影片上展示鞭毛馬達和人造馬達的模型,並告訴學生:「有趣的是,兩個馬達的相似度高得驚人,所有部件都非常相似,都具有定子和轉子,連軸的組織方式也非常類似。當人類在130年前首次發明馬達時,完全不知道鞭毛馬達的結構和運作是怎樣的。這是湊巧嗎?人類設計的馬達竟跟自然界的馬達如此相似!」

很多學生神情專注,有些用智能手機把投影片上的照片拍下來。我把話題擱在這裡,回到課堂的其餘部分。

◎大自然的打印

自然界的創造方法非常耐人尋味。鞭毛馬達是從單細胞而來,然後反覆分裂、倍增,創建成整體。這是自然界的創造方式——從小到大。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說,與傳統的製造法相比,3D打印更接近自然界創造的方式。

事實上,3D打印最初一直被稱為「積層製造」,而「3D打印」這個術語也是最近才流行。傳統的製造方法稱為「消減製造(Subtractive Manufacturing)」,即在製造過程中,把物料逐漸切割,最終成為設計的形狀;積層製造的原理則相反,是把小片的材料逐漸相加,以形成設計中的最後形狀。

科技發展的速度超越了我們的想像力。幾年前,英國廣播公司報導,美國麻薩諸塞州一所大學的研究人員,創建了世界上體積最小的電動馬達,只有一個分子,甚至比鞭毛馬達更小。這種人造的馬達可以通過電流,把藥物在控管下輸送到人體特定部位,因而對其他器官的副作用微乎其微,治療更有效。

然而,3D打印一座房子與鞭毛馬達形成,還是存在著根本的差異。人造的單分子馬達,可說是人類一大傑作,但仍然比不上自然界奧妙的鞭毛馬達。大自然的「打印」方式,依然是人類的3D打印無法比擬的。

下課後,偶爾有些學生會留下來,問些一般性問題或鞭毛馬達。解釋後,我總要問一個問題才讓他們離開教室:「你覺得人類跟那位創造了鞭毛馬達的,有什麼共同點嗎?」我在心裡默禱,他們能回答:「或許有一位神(上帝),在最初就把祂自己的形象刻印在人的心裡?」願福音的種子撒在他們心中,有一天萌芽成長。

Back to Top


專題: 前途無量隱患亦多

聆聽粵語

聆聽國語

美國《時代》週刊將立體打印產業,列為「美國十大增長最快工業」。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認為,立體打印與其他數字化生產模式結合,將推動實現人類歷史上的第三次工業革命。

◎發展前景

立體打印在建築設計、食品製作、納米模型、零配件、趣味模型等領域已有一定應用,材料以泥沙、食物、樹脂等可塑性材料居多,但仍無法實現金屬、木質、石頭等可塑性不太高的物品加工。待新技術、新材料研發後,立體打印必將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可以預見的發展前景包括:

1)改變日用品市場模式

將來,立體打印將從工業領域進入消費者領域,走進普通家庭,消費者無需為選購某產品、零配件而「踏破鐵鞋」,只需通過互聯網尋覓合適的模具圖紙,下載後調整設計,量身訂製,然後將產品打印出籠。人類的生活、工作、思維方式,都將因3D打印技術發生顛覆性改變。

2)引發創意設計大革命

立體打印的原型為電腦設置,為創意性探索提供無限潛力。生產廠家只需提供設計的模型軟件,客戶下載後就可在電腦上隨意創作,自由發揮,個性化產品將成為潮流,給各行各業的產品零售、營銷、競爭帶來根本性轉變,甚至有科學家預測,以後大部分廠家都將成為足不出戶的軟件公司,零售店也將成為各種特色的「打印店」。

3)4D技術拭目以待

4D技術進一步提升3D的時間緯度,添加產品的智能元素。例如:通過軟件,設定產品模型和時間,變形材料在設定的時間內變形為所需形狀。產品不僅快速成型,而且「隨機應變」,根據時間環境改變形狀大小、功能設置,一物多用。

◎造福社會

立體打印技術開發後,不只工業界受益,恰當運用也能幫助改善社會環境。2015年,香港資訊科技教育領袖和浸信會天虹小學,合辦柬埔寨飲用水污染項目,51所學校的914名學生發揮創意,通過立體設計及打印製作水杯、過濾器等,並透過香港理工大學學生,向柬埔寨村莊贈送兩部立體打印機和千款設計產品,不但解決了當地的飲水問題,同時讓學生明白創意可改善環境的道理。

另一項立體打印的壯舉,是幫助殘疾人製造假肢。在一般情況下,假肢需要花費幾千美元,並且要等待幾週時間。立體打印技術,提供了便宜及快速的解決方案,節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時間。

有人曾大膽預測,將來立體打印技術不斷躍進,打印出來的產品不再只是模型,而是真正可以讓消費者使用的,如:別具個人風格的智能手機、手提包、平板電腦、汽車等等,甚至可以打印臉具、假髮等供人使用。

事實上,據美國宇航局NASA的官方網站報導,他們正在研發以3D打印機製造食物,解決宇航員在太空中的食物問題。據說,已經成功研發一台「立體披薩打印機」!英國,也成功以立體打印機製造水果。

◎關注隱患

立體打印技術雖然前景一片光明,潛力無量,但與其他任何技術革新一樣,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也勢必帶來法律、道德、社會等各方面的新難題,已經引起關注的隱患包括:

1)知識產權的法律監督、管制將更為複雜艱鉅

立體打印,只需通過互聯網用軟件下載方式傳遞,如何保護產權、版權及定義創意設計等,都將成為法律的新問題。

2)監控風險類產品已成為社會輿論焦點

互聯網上,恐怖宣傳、色情暴力無孔不入,難以想像在不久的將來,消費者輕輕一按下載鍵,就可打印槍支、毒品,給社會帶來種種惡果。

3)資源、能源消耗浪費

表面看,提高生產效率、節能節材、減少運輸費用,確是立體打印的優勢,但同時高效率的生產模式可令失業率上升,人力資源荒廢,增加社會動蕩。此外,目前平面打印導致紙張浪費,立體打印也可能因便捷而導致資源浪費,增加環境污染。

立體打印技術可謂兩刃利劍,亦福亦禍,有賴道德良心制約及法律監控。

Back to Top


2016年7月內容

專題新聞視窗天倫樂健康天地繽紛世界智慧路生命的旋律紐約角聲消息愛心匯點美東教會消息紐約之窗弗州快訊美味人生生活資訊中大西洋姿彩培德中心活動消息筆墨風城芝城園地芝城教會消息德州園地德州教會消息休士頓角聲心理輔導事工達福園地紐英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