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雲團契管理員 on 2025年2月17日
Posted in 號角論壇
Replies 0
Likes 0
Views 665
Votes 0

作者:陳熾牧師

上週我花了不少時間去追蹤一位被 ICE 拘留的女仕,在毫無個人資訊的情況下,有如大海撈針般費勁。緊急下,我嘗試使用 ICE 官方的 “網路被拘留者定位系統” Online Detainee Locator System,  還是不湊效!不得已我只好透過律師朋友的協助,終於找到這位女仕被拘留在德薩斯州。

今天在一家教會證道,主任牧師告訴我最近走線客來教會聚會的人數幾乎減了一半,原因可能聽聞 ICE 執法人員在紐約市到處抓人,連教會也不放過, 因此不敢隨便出門!這種 “山雨欲來風滿樓” 的霍曼效應 Homan Effect,

的恐懼氛圍,如陰霾般瀰漫在紐約華人移民群聚的社區,不久有可能延伸到美國各大「庇護城」之中。 

面對ICE執法新政 教會與社區需同心應對

近期川普政府取消了教堂、學校和醫院作為「敏感地點」的政策,賦予移民及海關執法局(ICE)更大權力在這些場所執法。這一重大政策轉變不僅影響了移民社區的安全感, 也給紐約的華人教會帶來了新的挑戰。

政策轉變的嚴重影響

新政策的影響已經開始顯現。根據報導,ICE近期在紐約大都會區的執法行動導致數十人被捕。雖然ICE表示主要針對有重大犯罪記錄的人士,但實際執法範圍已經擴大。這種情況對紐約的移民社區,特別是華人餐館、美甲店等服務業造成了嚴重衝擊。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執法行動已經開始影響教會的日常運作。過去,教堂作為「敏感地點」,在某種程度上為需要幫助的移民提供了一個安全的空間。但現在,這種保護已面臨挑戰。

教會面臨的挑戰與責任

在這種情況下,教會面臨著雙重挑戰:一方面要遵守法律,另一方面要履行照顧弱勢群體的使命。教會需要明智地平衡這兩個方面,既不違法,又不違背信仰的核心價值。

對此,教會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1. 了解法律界限:教會領袖需要清楚ICE執法的法律依據和限制。例如,沒有法官簽署的司法搜查令,ICE不能進入教會私人區域。
  2. 預備應對方案:指定專人處理執法人員到訪,確保所有工作人員了解正確程序。
  3. 加強法律教育:為會眾提供「知己知彼」的法律知識,使他們了解自己的權利和義務。
  4. 建立支援網絡:與其他教會和社區組織合作,共同應對挑戰。

未雨綢繆 防患未然

在當前形勢下,預防勝於應對。移民群體,特別是走線移民和失去合法身分的社區人仕應該:

  1. 了解自己的權利,包括保持沉默權和要求律師在場的權利
  2. 準備好必要的證件
  3. 制定應急計劃,包括照顧子女的安排
  4. 記錄重要聯繫人的信息
  5. 與可靠的法律顧問建立聯繫

關愛社群 守法有道

教會一向支持執法部門依法行事,維護社會秩序。然而,對於因生活所迫而來美的無證移民,特別是那些沒有刑事犯罪記錄的人士,教會也本著人道立場提供適切協助。這種協助建基於法律框架之內,包括提供法律諮詢、了解權利義務、制定應急計劃等。

教會回應移民執法新政策

在移民及海關執法局(ICE)加強執法的新形勢下,教會秉持基督的愛心與智慧,既要遵守法律,也要關顧弱勢社群。角聲佈道團將於2月20日下午1時至2時30分,在法拉盛角聲福音廣場舉辦「取締『庇護城』,無證移民將何去何從?」論壇,邀請美國亞裔律師公會代表朱燕怡律師, 及美國亞裔律師協會代表陳明利律師,就當前形勢提供專業分析和建議。

這次論壇的重點包括:

  • 最新移民政策對社區的影響
  • 教會如何在合法前提下協助移民
  • 無證移民的基本權利與自保方法
  • 餐飲服務業者的應對策略
  • 社區組織可以提供的支援

2月20日下午1時至2時30分的論壇特別歡迎無證移民、餐飲服務業者、眾華人教會及社區組織參加。不便親臨現場者可通過live.cchc.org觀看直播。與會者可向律師現場提問,獲得專業意見。

會場地址:角聲福音廣場(42-35 Main Street, 2FL, Flushing, NY 11355)

教會在這棘手的議題上應有的表態

耶穌在福音書中有許多關於憐恤、憐憫他人的教導:

  1. 馬太福音5:7 "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
  2. 馬太福音25:35-36,40 "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3. 馬太福音9:13 "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
  4. 路加福音4:18 "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

這些經文清楚表明,憐憫和關懷弱勢是基督信仰的核心價值之一。教會在面對當前移民議題時,這些教導可以作為重要的聖經根據。

在法理與憐憫之間:教會對移民執法的回應

當前移民執法政策的收緊,特別是ICE擴大執法範圍至教堂等場所,使基督徒面臨信仰實踐的重要考驗。耶穌基督在福音書中教導我們要憐憫人,「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然而,在今天的處境中,如何在遵守法律的同時實踐這種憐憫,需要智慧與平衡

耶穌以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教導我們,真正的憐憫不只是一種情感表達,更需要具體的行動。當他說「你們要慈悲,像你們的父慈悲一樣」時,提醒我們憐憫是源自神的本性。在移民執法加強的今天,教會更要謹慎思考如何在不違反法律的前提下,實踐這種憐憫的精神。

基督在世時特別關注弱勢群體,他說:「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這提醒教會在面對無證移民議題時,不能忽視他們的基本人性需求。然而,這種關懷必須建立在合法的基礎上,包括提供法律諮詢、協助了解權利義務,以及在危機時刻提供適當的援助。

教會不應包庇任何違法行為,但可以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為那些因生活所迫而來美,且沒有刑事犯罪記錄的人士提供適當協助。這包括幫助他們了解自身權利、尋找合法途徑解決問題,以及在緊急情況下提供人道援助。

基督說:「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今天的教會正要在這樣的原則下行動。我們既要尊重法律,維護社會秩序,又要以基督的愛心關顧有需要的人。這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氣

在當前的挑戰中,教會應當成為橋樑,既協助執法部門維護法紀,又為弱勢者提供適當的援助和指引。這樣的平衡雖然困難,卻是實踐基督教導的必經之路。唯有如此,教會才能真正在這個時代見證基督的愛,彰顯神的公義與憐憫。

希望眾華人教會,不分宗派,不分地域,一同思考這個劃時代的議題,縱使觀點不同,看法有異,但最少教會之間可以彼此扶持,互通訊息,在整個社會議題的進程中,我們是一同攜手經歷這段歷史的考驗,成為社區的燈台,榮耀主名!

View Full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