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雲團契管理員 on 2025年2月11日
Posted in 號角論壇
Replies 0
Likes 0
Views 420
Votes 0

這段日子《哪吒2》火爆全網,不知你看了沒?

我今天也去影院看了,搞笑中帶淚的劇情、炸裂的動畫特效、顛覆傳統的角色設計,難怪會登頂影史票房榜首。然而最戳我心的,竟是李靖夫婦對哪吒說的那句——“你是靈珠”。

這對父母,明知哪吒是“魔丸轉世”,他們卻持續不斷地給孩子愛和信任,把一個原本渾身戾氣的“小魔王”,愣是拽回了人間正道,並成為許多人的幫助。  

然而,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哪吒”,卻不都能擁有李靖、殷夫人這樣懂得用愛去接納、教育孩子的父母。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陳塘關,在我老家有一個發小,他也像是“哪吒”般的存在——翹課打架、搗亂幹壞事、偷錢泡網吧,街坊鄰居看到他從避之不及,慢慢到忍無可忍當眾罵他“天生壞種”......都不願自己家小孩跟他玩。

慢慢長大了,他雖然收起了性子,卻依然一副吊兒郎當的樣子。前幾天過年回老家碰到,我半開玩笑問:“都快30了,咋還這麼混?”

他手插著褲兜,嬉皮笑臉:“前陣子又把人打進醫院,賠了小半年工資。”

我正準備勸他正經起來生活,還沒等開口,他忽然低下了頭念:“你還記得不,我們小時候一起砸教室玻璃,老師打電話叫家長,你們都被一個個領走了,只有我爸跟老師說‘找他奶奶去’……就像個皮球一樣被踢來踢去哈哈哈。”  

看似回想童年趣事的自嘲,從他的眉間我讀出了低落。我和他從小玩到大,一起闖禍、一起幹壞事,我們本都是一樣的“壞孩子”,然而,成長的軌跡卻因家庭教育的不同,駛向了不同的人生目的地。

在我眼裏,他哪是大家口中的“壞種”,那一次次的宣洩、搗蛋,不過是一次次被忽視的求救,一個個無人接聽的成長熱線。  

這些“魔丸孩子”,連一句“你是靈珠”都沒聽過。他們砸東西、揮拳頭、闖大禍,何嘗不是在嘶吼:“看看我!拉住我!”  

漸漸走進人群和社會,我才清楚看到,原生家庭滿溢的愛,才是孩子面對世界最硬的底牌。當大人抱怨自己孩子“不爭氣”時,不妨先想想,是他天生頑劣,還是自己從未向孩子智慧地伸出手,給過他“做英雄”的機會?

往往要麼就是溺愛,要麼就是忽視,卻又期待孩子自動成才,以滿足自己的期待。

每個孩子剛來到這世上,就像一張白紙,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在他們生命塑造的紙上,落下一筆又一筆。

哪吒第一次出門傷人,李靖沒有鎖住他,而是教他“斬妖除魔”的責任;殷夫人陪他踢毽子,哪怕自己被撞得滿身淤青,也要讓他知道“被接住”的滋味。這些細微的舉動,正是孩子理解善惡、建立行為邊界的基石,以至於能在愛中被挽回、建立、成長。  

還記得有一次在餐廳吃飯,鄰桌小男孩不小心打翻了飲料,撒了一地。他父親立刻粗著嗓子吼“笨手笨腳”,男孩嚇得縮在角落不敢動。男孩母親卻又對服務員翻白眼:“擦乾淨就行了,小孩哪有不犯錯的?”

後來,那小男孩竟又把霜淇淋抹在牆上,笑嘻嘻地跟他媽吵鬧,心想“反正有人收拾。”當父母用羞辱代替引導,孩子便認定“犯錯=恥辱”;當父母把錯誤歸咎於外界,孩子便學會了推卸責任。

在心理學裏,有個詞叫“鏡像效應”——孩子從父母的眼中看見自己。哪吒被當成“靈珠”,便活成了守護百姓的英雄;若他從小聽著“孽障”長大,恐怕早就墮入魔道。

現實中的那些“問題少年”,何嘗不是被父母的冷漠、忽視、貶低,一點點捏成了扭曲的模樣? 

電影裏,哪吒的混天綾和火尖槍再凶,也抵不過殷夫人陪他踢毽子時摔碎的瓦片,抵不過李靖甘願以命換命的沉默。現實中,又有多少父母把叛逆期的孩子當“問題”處理,而非一個值得被愛和正向鼓舞的“人”去理解。  

許多家長總在模仿“李靖式犧牲”,卻演成了鬧劇。他們咬牙買學區房,卻不願意陪孩子完成手工作業;砸錢報昂貴的夏令營,卻連孩子真正的喜好都不知道。

很難想,若李靖只會給兒子配備最貴的鎧甲,卻從不陪他踢一次毽子,哪吒怕是要把陳塘關掀個底朝天。

有個心理諮詢師朋友,跟我講過這樣一樁紮心的案例:

一個渾身名牌的“富二代”,經常在學校不學習、搗亂、欺負同學,三年內被六所學校勸退。每次犯錯喊家長,他父親都不問原因,直接當眾怒吼並扇他耳光:“我臉都被你丟光了,給你吃好的穿好的,還有什麼不滿足?”經年累月惡性循環,孩子性格越來越暴躁,從犯“小錯”逐漸開始犯“大錯”,最後去坐了牢。

有時真正“壞”的,不是孩子,而是那雙看不見的手——以為砸錢就能砸出完美人生,卻任由孩子在廢墟裏活成孤島。    

電影結尾,哪吒奮力吼出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現實中,太多孩子連“掙扎”的力氣都被抽幹了——他們被比較、被物化、被貼標籤、被放棄、被當成家庭失敗的證據,最終活成別人口中唾棄的“魔丸”。  

真正的“我命由我不由天”,不是逆天改命,而是因為被愛而擁有面對這個世界的底氣。而這份底氣的產生,從來不是一個人的戰鬥,而是一家人的修行。

不是所有父母都能做到李靖夫婦那樣,但至少當你看到自己家裏的小“哪吒”時,可以少一點“你為什麼不如別人家孩子”的暴怒,多一點“我陪你慢慢走”的耐心。

哪吒能扛過天劫,從來不是因為乾坤圈有多厲害,而是背後始終有一雙手,托住他下墜的靈魂。那些被愛澆灌長大的孩子,哪怕生來是“魔丸”,也會在父母的目光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靈珠”。

畢竟,這世上本無天生的壞種,只有未被照亮的荒原。正如《箴言》22:6所啟示的:"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李靖夫婦的智慧恰在於此——他們始終讓哪吒看見自己生命中被植入的神聖形象(神就照著自己的形象造人《創世記》1:27 ),每個孩子本質上都是承載神聖靈光的器皿

當我們凝視那些被稱為"問題兒童"的靈魂時,或許更該想起以弗所書6:4的提醒:"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真正的教養不是以暴力制服暴力,而是效法天上父親的樣式:"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嗎?"(馬太福音7:11)

哪吒能掙脫天劫咒的宿命,恰是因他在人間提前嘗到了天父的恩典樣式——那份永不收回的愛,正如耶利米書31:3的應許:"我以永遠的愛愛你,因此我以慈愛吸引你。"每個在成長漩渦中掙扎的"魔丸",都需要有人在他們耳畔說出創世之初的真理:你是按著至善者的形象所造,是上帝眼中的"靈珠"

View Full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