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號角月報 歐陸版 于 2024年10月1日
类别: 歐陸

專題: 智能機器人走進每個角落職

九年前在愛丁堡吃自助餐,餐廳裡有台刀削麵機器人,左手捧着麵糰,右手不停地削出一根根厚薄均勻的麵條,一分鐘150根麵條精準地飛入鍋中,圍觀食客莫不嘖嘖稱奇。

時至今日,智能機器人已經走進廣泛行業,甚至家庭。專家指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已把機器人技術推向達到最初承諾的境界──可複製人類所有動作、甚至能完成更多事情;新型機器人除了能從事一般活動,更能對語音命令產生反應,意味着機器人將會令全世界掀起巨變。

機器人涉足廣泛行業

數十年間,智能機器人在全球大放異彩。機器人能夠在生產線上快速又精確地完成單一任務,既能免除人類處理繁冗工作之苦,又能大幅提升製造商的生產力,因此成功躋身飲食、娛樂、金融、商務、農業、工業、物流、建築、教育、醫療等領域,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AI創作

農業:全自動太陽能機器農夫已經面世,借助GPS技術在田間精確地運行,從監督牲畜到放牧牛隻,從播種、施肥、灌溉、除草到收穫,從採摘到用貨盤裝運,都是由智能機器人包辦。這項技術改變了傳統的農業機械和耕種方式,為農場主和當地社區提供了多重優勢,包括:減少碳排放、減少殺蟲劑的使用、減輕體力勞動、因精確除草而增加產量,從而帶來更大的效益。

工業:工業領域的機器人已學習了扭曲、拉伸強度、操縱的物理原理、精準度、壓力及適應力,發揮出驚人表現。舉例說,汽車製造廠機器人能運用機械臂與操縱器,有條不紊地組裝車輛,就像跳着芭蕾舞那樣揮灑自如。倉庫機器人內建先進的安全、感知、導航技術,能在倉庫裡成群結隊搬運包裹,與人類搭擋一起輕鬆完成任務。

物流:搬運機器人在港口替代人工運輸,擔起繁重搬運任務。從載貨到卸貨都井然有序,效率驚人。除安全外,也節省巨大人力成本。

銀行:銀行業競爭激烈,客戶滿意度至關重要。消費者越來越轉向數位化及遠端管道來滿足他們對銀行服務的需求,銀行聊天機器人(Chatbots)便順應時勢而出現,能理解客戶的需求,並作出自然互動,通過回答簡單問題,以及執行簡單任務,給客戶提供支援。據知,全球多國銀行已把提供客戶服務的人工窗口縮減至一、兩個,由全年無休的聊天機器人代勞。

醫療:全球醫療領域紛紛引進大量智能機器人醫生,締造出一個新型態的醫療環境。

看病:機器人醫生扮演着醫生助手的角色,與病人溝通醫療細節,討論病情。這些機器人能以極短時間讀取醫學影像,並自動記錄各項數據,讓醫生根據實際狀況進行資料調整,以及確認判讀結果,省下處理煩瑣的醫學資料與病歷彙整對照時間,騰出更多時間和精力來探討病情與治療。

外科手術:手術機器人已廣泛應用,成為執刀醫生的得力助手。手術期間,執刀醫生坐在駕駛艙裡操作多個機器人手臂來進行手術。機器人透過複雜的算法和機器學習能力,能夠分析龐大的醫學資料庫,給執刀醫生提供參考和建議,大大提高手術效率。

復康治療:復康機器人給患者提供多模式輔助治療,患者處於主動訓練,參與度高;訓練內容富趣味性,訓練強度和頻率一致;全程即時記錄訓練參數,客觀定量評估,同時為患者推薦復健方案。這能減少治療師工作量,同時提升康復效率和效益。

機器人住進一般家庭

家庭機器人不再遙不可及,已經席捲全球了。據報道,早在2016年,中國首個家庭服務型智能機器人「小胖(Fabo)」正式公開發售,有不少家庭已把它帶進家中。「小胖」能聽從指令,幫助開關空調、電視、電燈等電器,又可以近距離運送一些小型物品,成為家居生活好幫手;它同時集教育、娛樂、服務三大功能於一體,成為小孩成長夥伴。家庭機器人可成為老齡化國家好幫手;以日本為例,政府已經接受使用機器人保姆照顧老年人,為緩解老齡化危機。

專家透露,家庭機器人的導航系統和情感操作系統將獲進一步研發,製造出低成本而高階品的機器人。這意味着家庭機器人的售價不再昂貴,那時每個家庭都能擁有智能機器人了。

機器人有可能剝奪人類的工作?

社交媒體曾瘋傳一張《紐約客》雜誌封面圖,一個滿臉鬍鬚的年輕乞丐坐在街上乞討,路過的機器人向他手裡的杯投擲螺絲和螺帽,乞丐身旁的小狗也擔憂地看着旁邊走過的機器狗。繪畫者要表達的是在未來的社會,人類的工作崗位可能會被機器人剝奪,從而淪為流落街頭的弱者。在未來的人類世界,真會出現這景況嗎?

在人工智能時代,哪些工種最有可能被機器人淘汰?哪些工種最不容易被淘汰?牛津經濟的報告顯示,到2030年前,全球大約2,000萬製造業工作將被淘汰,因這些重複性、低技能、熟能生巧的工作崗位,可由智能機器人代勞,而一些需要創意、審美、人性、同情心、社交及協商能力的工作崗位,則不大可能被機器人取代,至少在往後幾十年還是安全的。

我們既已活在一個人工智能時代,就避免不了與機器人共存。也許擔憂自己的工作終有一天會被智能機器人所取代,但其實每件事都有兩面,只要機器人技術的發展不偏離人性與道德規範,運用得當,也可以造福人類社會。歸根究柢,機器人技術是人類智慧的結晶,而人類智慧都是來自這個世界的創造主,因此我們不盲目樂觀,也不盲目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