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翁偉微導演 于 2024年6月2日
类别: 歐陸

繽紛世界: 《年少日記》:隱藏深沉的力量

香港電影《年少日記》2023年11月上映以來,引起社會各界很多討論。這套以學童輕生為題材的電影,不但票房創出奇蹟──以325萬港元製作費換來2,000多萬收益,且在行內得到高度評價:榮獲金馬「最佳新導演」(卓亦謙導演)、觀眾票選最佳電影,還獲得多項提名。

學童輕生 沉重社會問題

故事講述一名中學老師鄭Sir,因發現了一封沒有署名的遺書,他着意追查寫遺書的人,希望能阻止一次悲劇的發生。在調查過程中,意外地揭露了一層又一層的問題。他尋找線索,核對筆跡,查問同學「蛋糕」和班長,交談後依然毫無頭緒,卻知道「蛋糕」原來也是一個可憐的被欺凌者。鄭Sir醒覺自己並不真正了解學生,在日夜思索中,漸漸憶起自己童年傷痛的家事……
 


小學時的哥哥雖努力用功,但成績差勁,需要留級,學琴也表現平庸;弟弟則是學業和鋼琴優異生,萬千寵愛集於一身。父親是精英大律師,認為人生必定要成功,而成功只有靠努力;母親則是一個對丈夫千依百順的平凡婦人。父親只懂得用嚴厲打罵的方法逼令哥哥發奮向上,結果哥哥終日哭哭啼啼,自尊心盡失,母親也成了幫兇。但最後母親也無法忍受丈夫的專橫而選擇離開。父親後來更明言放棄大兒子,弟弟也從沒有在哥哥痛苦時,給予他足夠的支持。及至哥哥崇拜的漫畫大師自盡後,他在家裡就漸漸變成孤獨、沉默寡言的陌路人。

抑鬱的心情如今仍潛藏在鄭Sir心內,漸漸地培養出他對學生的同理心。他關心班長,發覺她也是同病相憐,需要人施以援手的人,於是跟社工蝦姐帶班長一起到郊野公園,示範一個自己慣用的減壓方法──向遠方放聲大叫!班長仿效後也覺得能暫時釋放內心的鬱結;諷刺的是,初時婉拒叫喊的社工,後來卻叫得比他們更響亮更長。

背負罪疚 影響所有關係

中學時的鄭Sir在同學家裡,發現同學的妺妹對着河馬玩偶自言自語;之後二人發展溫馨的愛情,輾轉離合後終於成婚,但現在的他正鬧離婚。師生、家庭、夫妻等關係和問題糾纏在一起,困住了鄭Sir,也牽引着觀眾的思緒……

劇情發展峰迴路轉,哥哥和弟弟也曾有過歡樂時光──在後巷水潭放船,在天台大叫發洩情緒。可惜有一天,就在這個天台,哥哥選擇結束生命!此時才揭露劇本精妙之處,大家一直以為鄭Sir是哥哥,原來他是弟弟!他背負這個罪疚20多年,影響了所有關係,他的離婚源於要求妻子墮胎,背後原因卻是家庭的陰影令他無法相信,自己可以成為一名好父親。

人生路上重重迷霧,至終並未引向絕路,反而透出點點希望……鄭Sir探望垂老病重的父親時,知道他原來也深愛着哥哥,只是不懂表達,父親痛悔崩潰的表白,終得到小兒子的諒解。在孤獨冰冷的靈堂上,離異多年的妻子到訪,並送上溫柔的慰問。最重要的結局是,鄭Sir回到熟悉的天台時,彷彿看到童年的哥哥向他微笑,讓他最後也能釋懷!

鼓勵競爭 朋友變成對手

歸根究底,本電影隱藏着深沉的力量,除有童星和演員平實的演出外,更源於真情傾瀉的劇本。即使我們的經歷跟鄭Sir不盡相同,但片中描繪的家庭、學校、社會、人際關係,總有「刺中」你我的地方,令身為父母或子女者反思,而「創傷」就是我們的共鳴!

從不同的訪問得知,本片是根據導演兼編劇卓亦謙的個人經歷寫成:他的大學朋友跟他見面一天後便輕生了,還留下一封信給他。他本身是一名弱聽人士,自小不開心時已習慣把自己藏起來,不會向別人傾訴。現代社會只鼓勵競爭,同學之間很容易由朋友變成競爭對手;學業一敗塗地就是失敗者,更危險是錯誤地認為表現軟弱的人,也是失敗者,導致他們封閉自己。

聖經應許 神靠近傷心人

《年少日記》引起社會廣泛的關注和討論,有團體邀請教育界、社工、家長和導演交流。卓導藉着一個社會現象,讓人反思各種引申出來更大更深的問題,功力非凡,尤以一位年輕導演的首部電影作品而言,更為難得!祝願他之後在電影路上走得更遠!

活在一個充滿創傷的世界裡,互訴心事或可暫時釋懷;但我還是更愛慕神在《聖經》裡信實而永恆的應許:

「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

「神靠近傷心的人……」

「神使人夜間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