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陳瑋 于 2025年2月3日
类别: 澳洲

里斯本的故事

走完了艱苦的徒步朝聖之旅,終點是西班牙的千年古城聖地亞哥,拜別了存放使徒遺骨的大教堂,領到了徒步證書後,我們的行程改變了方向,轉到了在伊比利亞遊山玩水的節目單上。

葡萄牙人的浪漫

行程的最後一個星期在葡萄牙,這個國家就像一鍋西班牙的國菜海鮮燴飯,她鮮艷華麗而且還美味香醇。1974年的軍事政變都帶着葡萄牙人的浪漫,軍人不是舉着刀槍,而是人手一枝鮮花造的反,我真不知是喜歡多點西班牙還是葡萄牙。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禮拜堂

里斯本的舊城區在山坡上,大街小巷都是浪漫古典的石砌路,還都是陡坡台階,不時會突出一塊或陷個小坑,我雖穿着專業的徒步鞋穿街走巷,還幾次險情嚇得魂都差點出了竅。古老的里斯本也是個時尚的城市,但從未見一個高跟鞋的女士逛街,她們應該知道如此行是要人命的。英語在葡萄牙倒是可以通行無阻,公交車上還有英語報站,無論是出租車司機還是餐廳侍者都可以交流,遠勝西班牙不知幾倍。

一個不起眼的博物館

行程的最後一站,正巧碰上了里斯本的全市大罷工,城裡主要的景點都關了門,唯有一個不起眼的博物館開着,這裡倒是讓我的靈魂被狠狠地撫摸了一把。

原來是個借助了科學和技術的支持,還原里斯本大地震的場景,結合了二百多年來各種學術的研究成果,讓參觀者有一個沉浸式體驗的里斯本大地震紀念館。

歐洲最慘烈的地震

歐洲歷史上最慘烈的一場地震降落在里斯本。這場地震幾乎帶給葡萄牙滅頂之災。1755年11月1日上午,正當里斯本的市民們在教堂裡做彌撒時,突然大地激烈地晃動起來,人們驚恐萬狀不知所措,有逃跑的,也有跪下祈禱的。在短暫的平靜後,突然地底下傳來風聲,緊接着更大的晃動來了,教堂、房屋開始倒塌,人們嚇得都跑到海邊或廣場開闊地。正當人們還驚魂未定時,一道近30米高的海浪突然撲上岸來,那些沒有倒塌的教堂、房屋,被海嘯淹沒。海水退去後,留給里斯本的是遍地的屍體。

里斯本大地震紀念館中,還原1755年11月1日,地震和海嘯後全城大火的場面

緊接着的第三場災難是教堂倒塌後引發了大火,里斯本兩萬多民宅燒了整整一個禮拜。皇宮裡幾百年的收藏藝術品被燒光了,另外火災也燒毀了很多珍貴的資料,包括著名航海家瓦斯科·達·伽馬的詳細航海記錄。大火也把商人們的賬本、借貸、抵押品都付之一炬。這場大火把葡萄牙成為世界金融中心的夢想燒光了,在里斯本的銀行家們已經一無所有,里斯本近一半的人口死於這場災難。 

人們對災難的反思

災後人們開始反思,這麼慘烈的災難,究竟為什麼會發生?這時天主教的神父站出來說,「這是一場對里斯本人貪婪淫亂的審判」,意思就是遭到了天譴。葡萄牙是一個天主教信仰非常濃重的國家,人們很容易地相信了天譴這一解釋。但是災後有一個景象,讓不少人產生懷疑,因為里斯本的很多教堂都塌了,但很多的妓院卻屹立不倒。這樣的天譴是什麼目的?上帝的公義又何在呢?當時幾乎所有的歐洲的知識分子,都在思考一個問題,如果上帝是全知、全能和全善的,為什麼世界上仍然存在邪惡和痛苦?

當時最著名的思想家萊布尼茲認為自然災害、疾病、痛苦等不幸的事件可能會帶來未來的幸福或進步,在上帝更大的整體計劃中起着積極的作用。受到萊布尼茲的啟發,法國思想家盧梭,也認為里斯本大地震是出於人禍,他對基督教信仰懷疑和批判的啟蒙主義思想,成為法國大革命時民眾的基本意識形態。

葡萄牙皇家城堡和花園佩納宮

當時另一位法國思想家伏爾泰,寫了一首詩歌《里斯本的災難》,把當時人們的懷疑和困惑,生動地表達了出來。德國作家歌德在他的《少年維特的煩惱》裡面,也記錄了里斯本大地震對他一生的影響。當時整個歐洲的思想界都在激烈的爭辯中,啟蒙主義思想開始成為重要的社會思潮,對歐洲歷史產生的影響直到今天。

大地震的屬靈警示

那些對《聖經》和教義都了如指掌的新教基督徒的牧師和長老們,對里斯本大地震的態度也無法達成共識。當時英國的著名神學家約翰·衛斯理,他將里斯本地震視為上帝的警示,強調這是對人類罪惡和天主教會墮落的審判,意在喚醒人們悔改、回歸正義的生活,衛斯理的觀點與當時許多啟蒙思想家形成鮮明對比。

在葡萄牙的一個星期裡,我仍然被里斯本大地震的故事纏繞着,眼睛所見葡萄牙的一切,似乎都和里斯本大地震有了關係,一閉上眼都是那些思想偉人對大地震的論斷。雖然覺得每個人的解釋都有道理,但又覺得都不對,我心中的上帝,究竟應該是怎麼樣的?我想起了古老的《約伯記》,也相信所有人的疑問,都可以去這卷《聖經》中尋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