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對雙胞胎姐妹,父母因一場車禍雙亡,姊妹倆被送到教會辦的孤兒院與寄宿學校就讀。
雙胞胎姐妹在教會的環境下長大,因參與詩班及聖樂團,兩人皆有不錯的琴藝及歌聲。
有一天,姐姐被一位星探相中,找她去演電影。由於外貌及氣質均優,很快就竄紅了。妹妹也因教會的鍛練,報讀音樂系,成為一名歌唱家,經常在音樂廳演出。
兩人都頗有名氣,忙碌地活躍在鎂光燈下,身邊簇擁着眾多粉絲,事業如日中天。然而也因專注於表演,雖談過幾次戀愛,卻都無疾而終。
三十多年就這樣過去,姊妹倆的演藝生涯在頂峰之後也出現了停滯。新人輩出,她們不再具有競爭力,昔日的光環漸漸消褪。
雖然她們工作了大半輩子,賺了很多錢,吃穿無虞,但是也因為豐衣足食失去了奮鬥的目標,再多的物質也填不滿心中的落寞。
有一天,突然傳來姐姐吞安眠藥企圖自殺的訊息,幸好被清潔工人發現獲救。妹妹聽說,嚇壞了,急忙去探望姐姐。
原來姐姐陷入憂鬱症已經有段時間了,她流着淚說:「這樣行屍走肉般活着,實在沒意思,倒不如死了算了。」
妹妹其實也有過光環褪去後與失落掙扎的經驗,尤其每次表演過後,鎂光燈熄滅,真有說不出的落寞;加上近年觀眾的注意力已不再集中在她們身上,那股寂寞十分令人難受。妹妹很能理解姐姐的憂鬱。
姊妹倆聊到小時候的種種,妹妹突然拿出一副望遠鏡,對姐姐說:「記得小時候孤兒院的修女媽媽嗎?這是她給我的。她要我別老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好像在用顯微鏡看自己,那只會放大自己雞毛蒜皮的事及微不足道的情緒;她要我常常拿望遠鏡出來,看看自己以外的世界。尤其在覺得寂寞的時候,更是不要看自己,要去找上帝!」
姐姐聽了若有所思。不久之後就決定搬回孤兒院去住。
她把財產捐給孤兒院,擴充孤兒院的設備,收容並照顧更多的孤兒。那些受她照顧的院童也開始喊她「媽媽」了。
在不斷忙碌的付出中,姐姐的憂鬱症似乎悄悄地不見了。
妹妹開心地說:「姐姐真的放下顯微鏡,開始用望遠鏡了。」
華里克牧師說過:「真正的謙卑不是把自己看低,而是少想自己一點。」
保羅在《腓立比書》二章4節也教導我們:「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
一般擁有高人氣光環的明星總是眾星拱月,習慣高高在上。久而久之便形成自我中心的性格,像是拿着顯微鏡看自己,每每放大自己的需求與喜怒哀樂;一旦失去光環,便充滿失落感,自暴自棄。因此不少人罹患情緒性疾病,甚至走上自殺之途。
然而,若能把注意力從自己身上挪開,像是拿望遠鏡看世界,那就會發現這世界其實很大,自己相對渺小;一旦謙卑下來,也就能寵辱不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