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從墨爾本度假回布村,範先生就發現居然買不到雞蛋了。「Woolworths, Coles, Aldi三家都沒有。後來在George’s Cabbage Patch才看到」,價格抬高了好幾刀(Dollar)。司空見慣的日常突然起了變化,令人訝異。「我們不在這裡的時候,都發生了什麼?」
度假與吃蛋
在墨爾本我們吃了很多蛋啊!煮蛋,煎蛋,炒蛋,燉蛋。不但吃雞蛋,還吃鴨蛋。每個到過的超市都有蛋賣。特別是維多利亞市場(Victoria Market),有個專賣各種蛋的西人攤位,整齊排列着一盒盒雞蛋、散裝鹹鴨蛋、皮蛋、鵪鶉蛋等,應有盡有的繁榮景象。平日𥚃在布村北區難得看到鴨蛋,範先生提議買六個鹹鴨蛋和六個皮蛋,個頭碩大。我隨口問賣蛋的西人女士,「你吃過這種蛋嗎?」她笑着搖頭。次日開始煮鹹鴨蛋,入口便是故鄉,便是童年。不想輪到要做皮蛋粥時,剝開一看,嚇一跳,這是什麼怪胎?根本不是皮蛋啊!好久才回過神來:那是類似我們閩南話俗稱「雞仔胎」的鴨胎蛋啊!
記得買時見那些鴨蛋頂上做記號的點,立即就想起兒時看媽媽在燈下照雞蛋,若她嘴裡唸:「這個有形。」就會在那雞蛋頂端點個記號。那是閩南話「隱約成形可見」之意。蛋中隱約有胚形,表示已受精。小時懵懵懂懂吃「雞仔胎」:大人煮熟胎蛋後放入酒中轉動幾圈,敲開頂端的殼剝了,餵到孩童小嘴裡,囑咐要小心吸喝出裡面的熱湯汁,然後吃口感脆嫩的雞胎和有些硬化的蛋黃。現在回想,那種體驗彷彿虛幻傳說。時過境遷,對某些食品的偏好,漸漸莫名卻步了。
「你說不是華人賣的,我就覺奇怪,怕你們買錯了。」大寶說。她總不大信任西人賣華人特產。其實他們產品質量上乘啊,或許因他們自己畢竟不曾吃過,標錯名稱了。我清楚記得標籤上是「Century Egg」,按字面翻譯是「世紀蛋」,就是皮蛋。我的一位西人教會朋友,乾脆稱之為「Million years egg(百萬年的蛋)」,說時臉上一副難以形容的表情。或許在他們看來都是怪胎蛋吧。
總之呢,我們在墨爾本度假時的吃蛋生涯,比起在布村北區來說,是豐富到奢侈的。有一天我們在維多利亞最大內陸城市巴拉瑞特(Ballarat)感受淘金時期歷史傳奇後,驅車途經一個郊區,大寶特地拐去一個農場,在農場大門外的小屋裡,掏出身上幾乎所有現金,買了幾打農家走地雞蛋。那是個無人小屋,設置了讓人自動投現金的小小裝置,包括攝像頭、紙條和筆,訪客購蛋後可留言反饋,留言紙條就貼到小屋牆上。留言大多是善良的感謝。貝貝也認真代表留言了,讚美之詞發自內心。那麼新鮮的土雞蛋,可遇不可求。當晚回住處後,我就迫不及待蒸了兩小盅燉蛋。彷彿不趁新鮮用最溫柔的方式烹飪享用,便是暴殄天物。
愛上一座城
如今雞蛋突然稀缺,貝貝笑起來,「我們應當回到墨爾本去居住。」
就因那兒有很多蛋?
想起那句話,「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有點浪漫。
說起愛上,總與記憶有關。度假後回到各自的日子裡,總有一首我們共同創造的記憶交響曲在回盪。
這次在墨爾本,我們一家四口共同度過了前後17天。
時光與記憶交疊
我們一起每日柴米油鹽。我煮我的早餐:紅棗薏米白木耳小米粥加芝麻粉加各種堅果加煮蛋。孩子們吃麵包果醬牛奶。孩子們發現我成了我媽媽。我發現媽媽健康飲食的叮囑時常響在耳畔:每天五穀雜糧,蔬菜要包括各種顏色如彩虹,多吃堅果,記得煮牛筋湯,油炸燒烤太甜太鹹太肥的都不健康,宜少吃……
我們一起去爬山,在彷彿冬天般低溫颳風的清冷夏日。落雨時,我們正可躲在那塊大大岩石「Hanging Rock」下。抵達山頂時仰望雨過天晴的藍天白雲,亮麗得彷彿曠古奇蹟。那些奇特的岩石讓我想起故鄉的雲洞岩、日光岩、風動石、一線天……
一起去藝術館。每到一處幾乎都有藝術館。「媽咪你會喜歡的,」大寶總這樣說,「我知道你喜愛藝術。」陪伴與呵護親人所愛,是最美好的禮物。而最美好的藝術,只能萌生自最美好的心靈,發自因着近乎痴迷的愛而洞察美好與價值的眼睛。在空曠的展廳裡逛,彷彿回到姊妹倆的童年,帶她們去參加她們喜愛的興趣班。
一起去復古舊貨店。若能淘到珍奇最好──比如發現那件貝貝喜愛的澳洲產大紅皮衣,柔軟嶄新(是被怎樣精心保存才能如此完美的);比如發現正好合適範先生的夾克衣,成為忘了帶件外套就出行的他接下來所有旅程的必需品。不能淘到什麼也愜意,就當是逛復古展,體味其中的年代感──猜想每件物品曾經的主人曾經的故事。
一起去他鄉的教會參加敬拜。在聖誕節之前的主日,在平安夜,在聖誕後的主日。不同的教會,敬拜同一位造物主。一信、一主、一靈。一同聆聽使心意更新的虔敬信息,一同放聲歌唱讚美的詩歌。
一起玩遊戲。這些年孩子們慢慢教會了我一些遊戲。一切對於我來說都是新的。我彷彿一個初學步的孩子,踉踉蹌蹌磕磕碰碰,總算勉強應付過來。她們成了耐心撫育的母親,我成了認真學習的孩童。記憶力與信息的挑戰,彷彿足以使我瞬間白頭,卻又樂此不疲。透過她們的眼睛,她們的語言,她們的癖好,重新愛上這個世界。
一起去看跨年夜煙花。從下榻的公寓徒步走到附近的「墨爾本戰爭紀念館(Shrine of Remembrance)」,站在高高的石階上等候那一刻,迎接新年的到來。節日特有的人山人海,歡樂的氣氛,孩童手上頸上佩戴的夜光環,倒計時的激情。時光再次倒流:兒時在漳州「馬肚底」廣場玩樂的景象依稀可見。那時爸爸媽媽都還年輕。
感恩與讚美
跨年煙花在空中持續綻放了八分鐘!生命中的每個遇見都在煙花裡訴說出來。從花心中盛開出花瓣,從每個花瓣中再次爆發出更多子子孫孫的花!一代又一代,世世代代,天倫之樂的歡呼,直達諸天至高的感恩與讚美。
當天空重歸平靜,我們互道「新年好」,認識的,不認識的,彼此傳遞祝福。
一起去拜訪主內肢體的家庭。聖誕節與新年,這兩個特別的日子,都在親愛的清姊妹家中共度。滿桌的愛筵啊!多麼盛情的款待!聖誕午餐後海邊的美景,合影;新年晚餐後圍坐着與琴聲同唱讚美詩歌,都是永藏心底的一份珍貴紀念。還有一見如故的艾米麗姊妹,當即邀請我們在接下來的週末去她家中團契。與初次相見的弟兄姊妹一同分享各自不同的剛剛告別的2024年,展望2025年,感受着:在主𥚃,我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放下工作與家人度假,彷彿共享了一個延長許多倍的安息日。在彼此相伴中創造嶄新記憶,將過去、現在、將來的恩典,存記到永遠。
雞蛋,會有的。
「小時候你們每天一個雞蛋。我現在才知道雞蛋裡富含卵磷脂,吃了頭腦聰明,所以你們學習好。我那時候很喜歡養雞啊!沒法想象有一天我不養雞……」當了一輩子教書匠的媽媽,這些話不知已說了多少遍。她在數算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