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余創豪 于 2023年12月2日
类别: 澳洲

國際時事: 哈馬斯是贏家?

自10月7日哈馬斯突襲以色列和以色列進行反擊之後,目前哈馬斯似乎是在輿論上佔優,首先,川普時代所推動的「亞伯拉罕協議」、沙特和以色列的建交協商,都已經隨着戰火蔓延而畫上休止符。雖然美國曾經勸告以色列不要重蹈自己在911恐怖襲擊之後的錯誤,並且在以色列的軍事行動升級之際指出,如今國際輿論對巴勒斯坦平民傷亡的容忍程度已經到了臨界點。不過,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仍然一意孤行。若戰事持續下去而導致更多人道災難,那麼全球的反猶太情緒將會升溫,以色列會陷於孤立;倘若以色列在國際壓力下退兵,那麼哈馬斯不但可以繼續生存,而且更加壯膽,未來可能會發動更多針對以色列的攻擊。無論發生上述哪種情況,哈馬斯都搏得了同情。

哈馬斯的意圖

我同意應該關注巴勒斯坦人的安危,但問題是:哈馬斯真的介意自己人民的生死和幸福嗎?在爆發衝突之前,以色列容許加沙地帶居民到以色列境內打工,他們的收入遠遠超過在加沙的工資,但現在以色列決定遣返這些外勞,相信在戰事結束之後,基於安全考慮,以色列將不會接受加沙的勞工。此外,歐盟曾經幫助巴勒斯坦人建造了長達30哩的供水設施,但哈馬斯卻將水管挖出來,用以製造火箭炮。哈馬斯真的為人民謀幸福嗎?現在很多人為巴勒斯坦人打抱不平,這情況就好像是「皇帝不急太監急」。

最近哈馬斯官員哈瑪德(Ghazi Hamad)接受黎巴嫩新聞媒體LBCI訪問時清楚地表達了自己的意圖:「我們必須給以色列一個教訓,我們會三翻四次這麼做,阿克薩洪水行動(10月7日哈瑪斯對以色列的突襲)只是第一次。我們必須付出代價嗎?是的,我們已經準備好付出。我們被稱為烈士之國,我們為犧牲烈士而感到自豪。」對哈馬斯來說,人民的福祉並不是放在首位,為求達到崇高的理想,犧牲多少人命也是值得的。

上帝喜愛憐恤

伊朗一直支持哈馬斯,在伊朗先後有兩名少女因為違反戴頭巾的宗教律例而被道德警察虐待至死,這種將教條置於人命之上的做法在歷史中屢見不鮮,阿爾及利亞獨立戰爭就是一個好例子。由1954至1962年,阿爾及利亞民族主義運動與法國殖民政府爆發衝突,一些穆斯林武裝分子捉拿了一些吸菸的人,跟着割掉他們的鼻子或者割破喉嚨,因為他們認為吸菸違背了自己宗教的道德原則,是認同法國侵略者的背叛行為。讀者可能感到奇怪,不戴頭巾和吸菸並非什麼大不了的事情,為什麼要小題大做呢?這正正就是思想被偶像化、絕對化,結果人命、人權反而受到踐踏。本來宗教、政治思想應該指導人追求幸福,但有時候卻反客為主,人變成了思想的奴隸。不過,公平地說,在阿爾及利亞獨立戰爭期間,法軍亦有採取殘酷的手段對付阿爾及利亞人,而並不是所有阿爾及利亞穆斯林民兵都參與割鼻、割喉行動。

為什麼我是基督徒呢?因為耶穌並不是教條主義者、道德主義者,《馬太福音》十二章記載:「耶穌在安息日從麥地經過,祂的門徒餓了,就掐起麥穗來吃。」法利賽人批評耶穌的門徒違反了安息日不可以從事任何活動的宗教規條,耶穌為自己的門徒辯護,並且反駁說:上帝喜愛憐恤,而不喜愛祭祀般的宗教儀式;接着,耶穌進入了一個會堂,在裡面有一個枯手的病人,有人問耶穌在安息日可不可以治病,目的是找把柄陷害祂,耶穌說:「你們中間誰有一隻羊當安息日掉在坑裡,不把牠抓住拉上來呢?人比羊何等貴重呢!所以,在安息日做善事是可以的。」隨後耶穌醫治了那病人。這兩個故事的含意應該是不解自明的。

余創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