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江春 于 2023年10月10日
类别: 澳洲

「湊孫」談甘苦

每個家庭都是不一樣的。因此,「湊孫(照顧孫子)」的狀況也不一樣。在筆者所在的教會小組裡,有孫的家庭有三個,包括彭氏夫婦、鄭氏夫婦和朱蒂姊妹。

甜多過苦

彭氏夫婦有仨兒女。大兒子在芬蘭成家,在那邊出生的孫兒自然照顧不了。小女兒隨夫婿去香港居住,暫未添孫。只有二兒子在悉尼,先後有了三個孩子。因此彭家「湊孫」的經驗,是從頭一個孫女開始。

「開始的時候都很辛苦。因為一個禮拜要『湊』三天,其中兩天還要(在我們家)過夜。過夜的問題是孩子在半夜會哭,要過去哄她。」

「到第二個(孫)時就容易一些了。因為習慣了,而且兩個孫女一起來,她們兩個有伴,大家可以一起玩。我們的壓力也沒那麼大了。」

「平時我們帶孩子去公園玩,去河邊走,出去飲茶。去飲茶也不簡單,要餵她們吃。並且小的那個還帶着尿片,在茶樓換尿片,如果拉小的還好辦,拉大的就很麻煩。」

「到第三個(孫子)的時候,因為大的兩個已去上學,『湊』一個就容易多了。」

「當中的樂趣是開心!雖然辛勞,都是值得。總括來說,『湊孫』是一種家庭樂。」

彭先生平時不擅言辭,但一說起「湊孫」,則一反常態,變得滔滔不絕。連彭太太也禁不住稱讚她老公「講得好好!」

彭太也認為,「湊孫」是甜多過苦。所謂苦,是體力上的付出,因為要煑食、換尿片等等,但心裡是甜的,尤其是當她對你笑一笑啦,和你抱一下啦,走來親你一下啦,你心裡會很滿足。還有當你和她說話,她對你有回應,和你交談,你好像多了一個朋友。

彭太提到,她教她的孫做謝飯禱告,現在連三歲最小的孫都知道,吃飯前要做謝飯禱告。

有關每週「湊孫」的時間,彭太強調,一定要衡量自己可負擔的程度。以她自己為例,起初每週三天,後來改為兩天,並且不留夜。其實她覺得,每週「湊」一天,是最適宜她身體狀況的。

彭太最後提到,人與人之間,需要多一點的相處,才會留下記憶。一個孩子有被「湊」過的經歷,等他長大後,會回憶起他的爺爺奶奶,曾經照顧過他。這是很美麗的事情。

第一句話

鄭氏夫婦有三個內孫,兩個外孫。他們夫婦都有自己的工作。為了讓小女兒每週可以工作半天,鄭太每週五向醫院請假,照顧她的小外孫。

鄭太說:小外孫第一個會叫的人是「婆婆」;她教他第一句說的話是「花花」;問他「花花俾邊個(花花送給誰)」?他說「俾媽咪」。帶他去餐廳,問他喜不喜歡喝「Choc Choc(朱古力)」。一日他們在餐廳,鄭太喝茶,小外孫喝朱古力,他就說:「婆婆飲茶,Issac(小外孫名)飲Choc Choc」。飲茶時有一種好吃的餅,鄭太問他要不要試一試「餅餅」,教他學會了說「餅餅」。每日下午睡午覺,鄭太陪他唱「耶穌愛我」歌,使他在歌聲中入睡。

鄭太感到欣慰的是,藉着這些日常小事,祖孫之間的感情,慢慢得以建立。

鄭先生則認為,祖父母的角色,主要在於陪伴和幫助,至於如何教育,是作父母的責任。因此在「湊孫」時,他更多的是陪他們玩,從中得到樂趣。

愛孫心切

最後和我們分享的朱蒂姊妹,由於兒子一家住在香港,她自己沒有「湊孫」的機會。孫兒如今17個月大。她去年兩次飛往香港,那時疫情嚴重,每次都要多日隔離,才得見孫兒。孫兒週歲生日時,在香港辦了一場豪華的生日會,她也飛過去出席。今年兒子全家回澳洲探親,她已經是第四次見到孫兒。下個月她又要飛去香港,愛孫之切,可想而知。

俗語說兒孫自有兒孫福,但晚年還有餘力時,可以為兒女分擔一些生活的擔子,這是上帝給的恩典,是長輩對後輩的祝福。特別是信主的家庭,能夠因着親情,更好地把信仰傳承給兒孫,這是何等大的福氣!願主賜福給許多「湊孫」的長輩們!

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