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是每個有成年子女的父母必經的階段。那種失落,伴隨哀傷的心情,困擾着空巢一族。
可是佳叔,卻視空巢期為人生的第二次蜜月期,反而能給家庭帶來益處。
佳叔夫婦育有一子。他倆對獨子竉愛有加,自小帶他來教會,並銳意培育他成才,彼此關係親密又融洽。為着兒子的教育及前途,佳叔決定一家移民澳洲。兒子在澳洲接受中學及大學教育。學成後,找到一份理想工作,但不久,兒子因女友被公司派往英國分公司任職,跟隨女友前往英國生活。佳叔夫婦始料不及,以為移民澳洲可以一家在這永遠生活在一起,想不到他卻要獨自飛往英國,讓兩老忽然進入空巢期。
夫婦倆最初很不習慣,尤其是佳嬸,感覺從此失去了兒子,且擔憂將來自己和老伴沒人照顧。他倆體驗了強烈的寂寞與孤單,覺得失去了人生的目的,做任何事都缺乏動力。兒子離家一年後,佳嬸患了重病,需要動手術。佳叔急召兒子回來看望母親,待病情穩定,兒子才返回英國。佳嬸康復期間更感空虛、失落。
佳叔極力安慰妻子,開導她說:兒子離家是早已預料到。他的生命在神手中,是神讓我們托管。我們的責任是培育他,使他走當行的路。孩子能離巢高飛,開始自己獨立,是神恩典與保守的結果,也是責任完成的日子,心中應該感恩才是。佳叔還引述《傳道書》三章1-4節:「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殺戮有時,醫治有時;拆毁有時,建造有時;哭有時,笑有時;哀慟有時,跳舞有時。」佳叔從經文中認識並接受這種處境。佳嬸漸漸開始釋懷。
不久,兩老接到兒子與女友在當地結婚的喜訊,雖然知道兒子已落地生根,不會再返回澳洲,還是歡歡喜喜出席兒子的婚禮。翌年,兩老榮升爺爺嫲嫲,適逢孫兒在新冠疫情期間出生,而英國正處疫情嚴重時期,兩老未能探望孫兒。幸而今天的網絡年代,靠視頻見面交談,一解相思之苦。兒媳一家幾乎每天都與他們通一次視頻,關係更親切。疫情放緩後,兩老又飛去英國小住,探望兒孫。佳嬸終於明白:「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祂所給的賞賜」(《詩篇》一二七篇3節),她漸漸適應了。
佳叔覺得空巢期有更多時間愛惜妻子,並一起在教會事奉,為神國的事工努力,將以前花在孩子身上的精力和時間,祝福其他人,生命活得更精彩。
以上實例,讓我們看到,空巢期前,父母將大部分時間,用於撫養孩子,供應他們所需,卻忘記了自己的需要及人生方向。一旦空巢期降臨,不用再作照顧者,便很難把握和導航自己的生活。
婚姻治療師建議提早做好空巢的心理準備,與子女討論未來,並裝備子女,訓練其獨立生活的能力;為自己列出將來的夢想清單,例如重新進修,為自己增值,並發掘與實現自己的愛好,增進與配偶的感情,與其他同路人交流。當然,最重要的是建立人生信仰,與上帝建立親密關係,把一切難題交託給祂。那麼你便會安然度過空巢期。
關公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