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7 月至 10 月 25 日短短三個多月時間,英國便如走馬燈似地連換三位首相,一舉創下政壇歷史新紀錄。之外還包括任職僅有45天的卓慧思(Elizabeth Truss)女士,她刷新了最短任期的紀錄;最新當選的辛偉誠(Rishi Sunak)則憑藉首位亞裔背景、從政時間最短、最富有和近200年來最年輕首相等多項新紀錄,成為英國政壇新希望。
自2007年至今,英國就已經換了6位新首相,而在此之前的28年時間裡,英國只更換過三位首相。這現象所折射的英國社會狀況,反映出英國數十年來最嚴重的經濟困境和黨派分裂,恰如過山車一樣,令人頭暈目眩,喘不過氣來。
「脫」歐是福還是禍?
經濟學家普遍認為,英國自從2016年6月公投脫歐至今,經濟整體表現差強人意。經濟增長始終落後於美國和歐元區,更嚴重的是在新冠疫情和俄烏戰爭雙重打擊之下,英國經濟已陷入自二戰以來最大幅度的停滯困境。今年7月至9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提高了10.1%,成為七大工業國組織中首個通脹超過雙位數的國家,同時也創下英國40年來通脹新紀錄。有經濟權威預測,到2023年,通脹率還會飆升18.6%,將突破1979年石油危機時期的17.8%,成為近50年來新高。
可怕的是,英國通脹表現最為突出的領域,均在影響國計民生的食品、非酒精類飲料和家庭用品等方面;例如食品在9月份的漲幅就高達14.5%,家庭用品漲幅也達到10.7%。倫敦街頭一位婦人告訴記者,她上週買的一盒雞蛋,這週就漲了一英鎊;「這太瘋狂了!」
相對應的是出口率不斷下降,去年上半年對歐盟出口下幅已達15.6%,生產力也隨之以平均每年1.3%的降幅在減弱,連累工人收入也水降船低,但房價卻反其道而行之,不斷攀升,預計到今年年底,漲幅可超過11%。真如坐過山車那樣,英國民眾面對的是升幅的心驚和降幅的膽寒,但所有人都被綑牢在現狀之中動彈不得;如此情形下,社會又怎能安穩呢?
回顧2016年公投之前,當時的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宣佈公投日期之後,支持脫歐一派並未有標誌性的旗手出現,直至倫敦市長約翰遜(Johnson)宣佈支持脫歐,才改變歷史,使英國以51.89%微弱優勢越過脫歐橫杆。
脫歐的初衷是使英國「更自由、更公平、更繁榮」,可惜很明顯地,就目前情況看,事與願違。此舉不僅造成英鎊匯率不斷下跌、經濟指數持續下滑,尤為嚴重的是它還衝擊了英國金融地位,使倫敦金融中心再難維持歐元交易中心的領導地位。同時,造成的民心分裂和黨內對立矛盾,這都成為主政者最嚴峻的挑戰。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換相頻率如此之高的真實原因,不論是人稱「金毛獅王」的約翰遜,還是被譽為「新鐵娘子」的卓慧思,不過都是這場歷史拳賽的手下敗將而已。
新記錄保持者能否力挽狂瀾?
從履歷上看,創造多項歷史紀錄的新首相辛偉誠並非等閒之輩。這位在美國接受過高等教育的80後,因娶得印度巨富的女兒而躋身英國貴族富豪圈中。他2014年才開始步入政壇成為保守黨議員,隨後便平步青雲,扶搖直上;2020年英國經濟顯現深度危機的緊要關頭,他挺身而出出任財長。當記者問他如何挽救經濟頹勢時,他躊躇滿志地回答道:「竭盡所能,不惜代價。」果然,在當年7月公佈的夏季財收預算中,他的付出得到了回報。他推出的大規模借貸和社會扶持政策,舒緩了國民經濟壓力,一度獲得非常高的民望與支持率。
儘管隨後的春季財政預算報告中,他對持續的通脹和物價上漲顯得束手無策而招致批評,甚至有人質疑這位富豪級別的財長是否了解平民百姓面對的疾苦,不過這並沒有影響他晉陞的勢頭,因為前任首相卓慧思的表現更加慘不忍睹。
臨危受命的辛偉誠,擔任首相後的第一個目標是,解決英國面臨的「嚴重經濟危機」和「讓保守黨團結起來」。他首先取消了卓慧思的「迷你預算」減稅政策,使得財政與貨幣政策重回正軌,接着就點燃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增稅與消減公共開支,幅度高達五百億英鎊。
11月才開始,英國央行便迫不及待地正式啟動量化緊縮進程,出售了7.5億英鎊、剩餘期限為3至7年的國債。11月3日又以罕見的激進方式加息75個基點,創下1989年以來最大升息幅度。
辛偉誠利用這套激進加息和主動量化緊縮的「組合拳」,能否贏得重量級經濟拳賽的金腰帶,目前下定論仍言之過早。不過有一條金科玉律卻是必勝法寶,希望辛偉誠能夠明白並且遵行:「萬軍之耶和華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撒迦利亞書》四章6節)
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