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底和九月初,有兩位重要的歷史人物相繼離世。一位是前蘇聯領袖戈爾巴喬夫。一位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戈爾巴喬夫在前蘇聯實行改革,結束了蘇共的一黨專政,間接導致了蘇聯解體。在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紛紛獨立之際,他放棄了武力干預,避免了流血衝突。他因此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然而,在今天的俄羅斯,他是一位受爭議的人物。很多俄國人還很懷念過去的「輝煌日子」,典型人物就是現任俄羅斯總統普京,他不惜流血,也要控制烏克蘭,使得雙方有成千上萬的軍人和老百姓喪生。戈爾巴喬夫就這樣安靜地走了,在他離開世界之前,不知道他有何感觸呢?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是當今世界在位時間最長的君王。在她擔任女王期間,也是英國政治改革的重要時刻。英國首相逐步成為英國的最高領導人物,英女王的權力則名存實亡。英聯邦的國家也紛紛獨立,在這些國家,女王也只是象徵性的人物。
然而,伊麗莎白二世卻發揮了「無權」的影響力,無論是在英國,在英聯邦的國家,以致全世界,人們對她都非常尊重,這從她的喪禮就可以看得出來。成千上萬的英國人願意花十多個小時排隊向她告別,連足球明星碧咸也放棄了他的特權,和民眾一起排隊,向女王作最後的致敬。
香港原來是英國的殖民地,然而,在殖民統治下,香港被發展成「亞洲四小龍」、世界金融中心,譽為「東方之珠」。大部分香港人不但沒有仇視英女王,反而非常尊重她。不是因為強權,不是因為害怕,而是發自內心的尊重。這種「無權」的影響力,實在令人羨慕。
女王是一位很認真的基督徒,她自己說,她對神的信心,是她生命中的錨。主耶穌基督的生命,也成為她效法的榜樣。她說,她從主耶穌的身上,看到如何在小事上來表達愛,她也努力這樣去做。特別是在她年邁的階段,我們觀察到,她對別人更加寬容了。
中國在歷史上一直是由帝王來統治,無論是在歷史還是現在,都在吹捧現任的當政者有多麼英明偉大。中國人也習慣了這種方式,老百姓也一直在盼望有一位賢君的出現。然而,我們卻發現,這樣的期望不切實際。因為權力使人敗壞。絕對的權力,會使人產生驕傲,聽不進反對的聲音。就算開始是賢君,也會變成庸君。
能夠主動放下權力,才是真正的明君。《聖經》告訴我們,耶穌原是萬王之王。然而祂甘願放下權力,成為人,為人的罪而犧牲。所以,祂配得世界上所有人的尊重和愛戴。
鄭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