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冠狀病毒的新聞熱度慢慢減退之際,2021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消息驟然升溫,榮登榜首。而在國際新聞之先,澳洲本土新聞卻騷動一番。事緣莫理森總理自有一套處理氣候變化政策,只要內閣首肯,即可通行,不需要理會聯盟國家黨的異議。然而他若一意孤行,未免破壞夥伴氣氛。一番擾攘後,終於達成共識,總理才可安心飛往蘇格蘭格拉斯哥參加峰會。
聯合國氣候會議
這次聯合國氣候會議,是合併三個國際公約會議,包括:《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會議、《京都議定書》及《巴黎協定》會議。最主要目標是保持全球溫度升幅維持在攝氏1.5度以內。淘汰煤炭也是議題之一。擁有全球約85%森林的10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亦同意在2030年結束森林砍伐。是次會議同時就《巴黎協定》第6條中有關國際碳市場規則和其他形式的國際合作進行討論。至於2020年會議中列明向發展中國家提供一千億美元資助的協定則備受批評,因為富裕國家未能兌現承諾。許多與會者承諾實現淨零碳排放(Net-zero Carbon Emissions),例如印度設定2070年實現淨零排放,而中國則承諾2060年達成。
總理提出的目標
當各國提出具體方案時,澳洲總理提出將以「技術突破」幫助國家實現205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投資總額約為200億元。該技術路線圖優先投資於清潔氫氣、能源儲存、低排放鋼和鋁,碳捕獲和儲存,以及超低成本太陽能設施,然而,卻沒有任何細節及數據模型支持方案,受工黨及環保人士垢病。莫理森雖稱澳洲可以在2030年前將排放量減少30-35%,但與2015年所設定的水平相比卻減少了26-28%。而這個落差正正是與自由黨結盟的國家黨成員的內部阻力,也是出發峰會前的小插曲。因為國家黨除了對政府在低碳經濟過渡期,為鄉郊地區提供保護及創造就業機會的能力存疑外,對澳洲企業、工業及農業是否有能力適應新機遇,是否具備相關技術才能,也沒有足夠信心。
需要周詳的計劃
保護地球,人人有責。只一句口號或一份熱誠,不足成事。我們需要周詳的計劃。高瞻遠矚,但亦要細心兼顧當下。空懷一番宏願,不理百姓生計,便成虛談,不切實際。澳洲有其限制,地廣人稀,物流聯網成本大,貿貿然推動「環保節能」,有可能適得其反。猶記得陸克文年代大刀闊斧,關掉燒煤的發電廠,資助太陽能板裝置等一系列措施,不單止虛耗公帑,電費飆升,粗疏政策又沒有質量控制,導致電工死亡等等,實在不智。
顧及「鄰舍」的處境
這個稱為靈活彈性的「澳洲方式」(The Australian Way),因未見詳盡細則,恐怕容易出現政策紕漏,致使澳洲在對付氣候變化中民生混亂。績效如何,尚未可知,卻有可能給以農業為經濟動脈的落後國家,帶來更大危機,加劇其飢餓和貧困,增加資源匱乏的風險,繼而導致政治不穩。既然上帝愛我們,又差遣我們住在眾人當中,關心氣候並採取相應行動是具體實踐「愛鄰舍」的一種呼召方式。我們在關心地球、實現減碳目標的同時,也要顧及「鄰舍」的處境,使我們的信仰得以妥善的表達。
潘振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