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主修航空工程,從小就想做太空人,畢業後卻成為貧民區的老師,是成是敗?有何收獲?
兒子從小就想做太空人。雖然我和妻子都很鼓勵孩子追求夢想,可是對於孩子這個夢想,我曾多次潑冷水:「美國太空總署(NASA)已經決定放棄再登陸月球了。你還是找個比較實際點的職業吧!」
「太空人」改行
兒子大學時主修航空工程。然而在即將畢業之前,他卻告訴我們:「我決定去中學做數學老師。」這個決定讓我們驚訝不已。
孩子到了這個年歲,興趣改變又要換個專業,為避免爭執,我們只能接受。
我們想更多了解他的決定,提出了心中的疑問:「可是,為什麼你偏偏挑選貧民區的中學呢?」
兒子說:「我很想幫助這樣的孩子,教育是他們脫貧唯一的途徑。」
那時我們才真正知道,他的確有負擔去幫助別人。我記得自己這樣回應:「我們不反對,只是盼望你能仔細想清楚。」
兒子回答:「姐姐哥哥們都有薪酬優渥的工作,你不是一直都鼓勵我們要幫助人而不要凡事以金錢掛帥嗎?尤其是我們亞裔的移民,更是需要回饋社會。《聖經》不是教導要『眷顧貧窮的』嗎?」聽了這話,我無話可說了。
有段時間我們實在很掙扎是否要勸他。我忍不住對兒子說:「你要知道,老師的薪水永遠都是微薄的!」
雖然這話讓他不悅,但他還是耐心解釋:「我不需要特別的享受,也不介意貧窮一些。這樣吧,如果你們不介意,我放假回家時,你們可以為我付機票;你們換新車就把舊車給我;上餐館請你們結賬;將來分家產時就多給我一份。」兒子還會這樣幽我們一默。顯然,他思慮周詳,知道自己將面對怎樣的生活。
雄心壯志
時光荏苒,他已做了五年中學老師。每次他回家,我總是請他說說學生的進展。
妻子問:「上次,你提到那個應該能拿到大學獎學金的女生,最後決定上哪個學校?」
兒子有點喪氣地說:「哦,上學期她懷孕,輟學了!」
妻子自問自答:「年輕的未婚媽媽,沒有母親幫助?那是非常不容易的。」
妻子又問:「那位你提過可以拿運動獎學金的男生,最近如何?」
兒子嘆了一口氣,說:「他進了青少年管教所!」
我們都知道這是許多低收入家庭的孩子無法翻身的原因之一。
有次,我小心翼翼地問:「我只是好奇,身為數學老師,你盼望自己能怎樣幫助學生們?」
兒子回答:「數學只是幫助他們進入大學的門檻。我盼望能幫助他們學習做正確的選擇,並且成為他們的榜樣。我是他們每天見到的、接觸到的成功例子。」
兒子誠懇地回答。「他們需要有夢想,我就是他們天天能看到、能實現的夢!」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給他一點鼓勵:「好,我們以你為榮!」
成功或失敗
近來,兒子開始多談及內心感受:他說:「貧窮只是問題的冰山一角,他們沒有健全的家庭,也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只有不盡的引誘和損友。於是,為非作歹、吸毒、未婚懷孕,最後完全依賴社會福利生活,然後他們的下一代又繼續這個循環。他們面對的問題非我能解決的,我只願他們能對自己的生活負責,認真地充實自己。我承認我只能幫助極少數的人。」
兒子感嘆說:「就像你做牧師一樣,不是每個人都願意聽你所講的,不是每個人都願意接受你的幫助、勸導!不是嗎?我的學生們能進入大學的機會非常小,就算有兩、三個進入大學的,可能就有一個退學。」他的語氣裡滿滿的疲憊無力。
我鼓勵他:「《聖經》教導『行善不可喪志』,有兩、三個進大學也不錯嘛!」
過去一年持續的疫情給兒子很大打擊。
兒子很無奈地說:「學校停止實體上課,一整年沒有考試,自然也沒有可見的成績,學校讓所有學生升級。雖然我給他們上網課,可是沒有人認真學習,他們知道沒有考試就乾脆不學了!」
妻子感嘆地說:「一年的光陰浪費了,實在可惜。難道家長不督促他們嗎?」兒子則搖頭苦笑。
我安撫兒子:「雖然沒達成你的崇高理想,但你已盡了力。我們知道你還是有心改變那些貧窮孩子的命運。你比我們更實際地幫助了社會。不是凡事都只有成與敗,過程中所得到的收獲,往往才是最珍貴的。」
文/李道宏圖/Ines 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