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角月报编辑部 于 2021年4月23日
类别: 澳洲

健康寶庫: 病痛

病痛,不能避免。中醫和西醫各有所長,人的智慧畢竟有限ةة

病痛,沒人喜歡,但又不能避免。病痛二字時常連在一起使用,但嚴格來講,病痛是兩樣不同的東西。病不一定會痛,如退智症;痛不一定是病,如割傷。

生病當然要看醫生,以確保萬全;若是小病痛,有時作些簡單處理,也會痊癒。記得我小時候和隔壁小明捉迷藏,他突然肚痛,於是我陪他回家。當時他的父母在外工作,他的婆婆也在生病,有點頭痛。我看見婆婆躺在床上,額頭上貼了幾塊薑片。愛孫心切的她,帶著痛起床,走入廚房,把炒熱的鹽放在一個布袋裡,然後把布袋放在小明的肚臍上面。過了幾分鐘,小明的肚子就不痛了。真沒想到,常見的薑和鹽竟有如此奇妙的醫療效用。

急性和慢性

疼痛是每個人都有過的經歷。疼痛,是神經把身體受傷部位所發生的狀況,傳送到腦部而產生的感覺,同時腦部亦會指揮身子去作出適當反應,包括某些反射動作、免疫系統和修復系統的加強等。

大致上,疼痛可分急性和慢性。常見急性疼痛,包括意外受傷、燒傷、帶狀皰疹、結石發作、閃腰、急性偏頭痛、牙痛、經痛、分娩痛、腹痛、心絞痛、痛風、三叉神經痛等。急性疼痛會使人身體的心跳、血壓和呼吸上升或加速,及把血流和蠕動等現象降慢。

慢性疼痛是指造成身體組織持續損傷的疼痛,會延續幾個月甚至幾年之久。常見慢性疼痛有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偏頭痛、肌腱炎等。慢性疼痛有時會影響人的日常生活,造成失眠或睡眠品質不佳,使人變得易怒、憂鬱、焦慮、疲勞,同時對每天要進行的活動失去興趣。心理與生理是相連結的,因此治療慢性疼痛,是包含處理生理和心理兩個層面。

中醫和西醫

中醫治痛大多是吃中藥、針灸、推拿、按摩、拔罐、刮痧、擦跌打酒、塗止痛膏、貼止痛膠布、煮藥湯來浸手浸腳等,這些做法是把病人的氣血打通。西醫止痛通常是吃西藥、打針和做手術,也會加上物理治療、冷敷、熱敷、塗止痛膏、貼止痛膠布、紅外線、超聲波和短波等的幫助,目的與中醫師所說的一樣,把不通的地方打通。舉例說,心血管手術(俗稱「通波仔」)是把閉塞的血管打開。

不同的是,中醫治病顧及到整個身體,不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中醫有五行相生相剋的傳統醫術,四診八綱的運用,應補則補,應瀉則瀉,法則鮮明。我最欣賞中醫的,是用一條強壯健康的經脈,去輔助一條殘缺生病的經脈,使毫無頭緒的疾病得以復原。西醫則藉助先進的儀器來幫助診斷,精準度會比較高;然而西醫各部門分工細微,有時忽略了人體的各個器官的關連,牽一髮可以動全身。

筆者曾見過西醫幾個星期都止不了痛的網球肘,中醫在幾分鐘內就止了痛;亦見過中醫幾年都醫不好的膝蓋痛,在西醫手術後幾天就可下床走路。因此,孰好孰壞,難下定論,這也使我們看到人的智慧是有限的。然而上帝是無限的,祂也是一切疾病的醫治者,是我們隨時的幫助。筆者邀請你們放心地去信任和跟從祂!

關雄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