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後期、上海一個普通的雙職工家庭。
母親的教誨
記得小時候,家境並不寬裕。每次母親帶著我去買衣服或布料時,常常一邊手撫著衣料,一邊告誡我說,要買結實耐穿的,不要買那些看似花俏,質地卻不好的布料或衣服。在我幼小的心裡面,早早地印下了一種追求實質的理念。
母親還教導我,女孩子要好好學習,要有真才實學,不要愛慕虛榮,追求外表。現在,經過幾十年人生的風雨和生活的磨練後,回想起母親的教誨,竟發現它影響了我的一生。在每一次人生的轉折路口,我所作的選擇和決定,無不受到這種思想的影響。現在作為一個基督徒來反觀這種樸素的思想,發現那是符合神的心意的。感謝神的恩典,讓我有這樣一位明智的母親。
人生如隧道
在我長大成人,進入大學以後,很自然有過一陣思考人生的階段。從圖書館抱回一堆哲學書,什麼尼采呀,叔本華呀,卻不怎麼看得明白。記得當時還很認真地閱讀西蒙·波娃的《第二性》,結果依然不甚了了。大學時代因著對所學專業的不如意,感到前途茫茫,年輕的我曾寫下這樣的話:「人生就如一個幽暗的隧道,在隧道的盡頭有一點點的亮光,而我彷彿在一個泥濘的沼澤中掙扎,向著那亮光奮力前行,卻始終無法到達那盡頭。」
現在回想起來,我當時所嚮往的亮光是什麼呢?也許就是學業成功、事業發達、婚姻美滿,這些屬世的追求而已。即便全部擁有了,也不過是短暫的。在神的眼中,人生這幾十年就如一聲嘆息,轉瞬即逝,這些追求到底價值何在呢?
孤單的小鳥
進入社會參加工作以後,在改革的浪潮中起起伏伏。因著不願趨炎附勢,逢迎拍馬,常常不知不覺中得罪一些人。當我受到排擠時,記得曾有一幅畫家陶鼎的畫作「掠過夢境」,極似我心情的寫照。在畫面中,大部分是幽暗的水面,在水的那一邊有一些樹木和建築物;天空也是暗的,但在天的極遠處有一絲亮光,有一隻小鳥正展翅飛向那遠處的亮點。我把這幅畫的縮小複印件塑封後貼在辦公室的牆上,每天看著,覺得自己就像那隻孤單的小鳥,勉勵自己說,黑夜就要過去,黎明即將來臨,還感覺很悲壯。
曾經非常推崇前人的名言:「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但是,身處這個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時代,拜金主義橫行的星球上,請問,何以真淡泊?何以真寧靜?還有什麼是恆久不變的呢?我的心靈徘徊在曠野中,孤單而迷茫,正如李清照《聲聲慢》中的詞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
找到了救恩
感謝神,藉著各樣的環境以祂的慈愛把我帶到教會中,神的話開啟了我,讓我明白職場上的嫉妒紛爭都是因為人的罪性,「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羅馬書》三章23節)。自己並不比別人更好。
當我明白了主耶穌上十字架那偉大的救恩時,剛硬的心徹底融化。我發現自己是這麼渺小、卑微,如同世上的一粒塵沙,並且帶著污穢。過去在個人奮鬥中因受挫而產生的自以為深刻的痛楚,竟變得毫無價值,毫無意義,因為我的方向錯了。在沒有盼望的生活中,心之所繫無非就是此生在世上的榮耀,而在這種榮耀的背後,其實帶著永遠的灰色和無奈——必死的氣息。
《聖經》在我心靈沒有出路的時候給了我極大的安慰。它告訴我人從哪裡來:神用塵土造人,又給了我們祂的氣息,使我們成了有靈的活人。《聖經》還告訴我將來要去到哪裡:肉身消亡後歸於塵土,我的靈和復活的不朽壞的身體要歸於聖潔的神,與祂共享永遠的榮耀。《聖經》還教導我如何過這世上的日子:愛神,愛人如己,凡事謝恩,凡事忍耐,凡事盼望。神因著我信祂,賜我靈裡的平安和喜樂。這才是恆久不變的真理,具有永恆的價值。
神藉著十字架的救恩,將我們帶出黑暗,進入光明。我的人生不再是幽暗隧道中的掙扎,而是走上了一條光明鮮活的道路;我也不再是那隻在黑夜中振翅單飛的小鳥,而是一隻可以脫離罪的捆綁與轄制、在神的愛中自由翱翔的小鳥。
親愛的讀者朋友,你是否還在人生的路上尋尋覓覓,找不到心靈的安歇處?請相信,主耶穌愛你,祂要給你天國的寶藏,是可以存到永遠的。歡迎你回家。
宗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