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角月报编辑部 于 2019年11月23日
类别: 澳洲

爸媽˙我們回家

六點起床,匆匆忙忙洗漱、早餐,我要趕7點半的火車,在8點15分之前到達公司。

冷淡對父母

與父母道別,和兒女吻別,我健步如飛地出了門。沒幾秒鐘,就聽到爸爸喊我:「綿綿,等等,我們和你一起去。」什麼?我是進城啊。我心想,他們要幹什麼?我著急上班呢!我還是停下了腳步。媽媽說:「送孩子上學還早著,我們陪你走到火車站,也算鍛鍊鍛鍊身體。」我走路通常比較快,爸爸的腿不好,我就不能走太快。可是放慢腳步,心裡非常著急,怕趕不上火車。嘴上不說什麼,心裡卻很不快,一路上也不與他們交流。他們默默地跟在後面。快到火車站,我告訴他們我要過馬路了,不用再陪了。爸爸說:「注意安全!」心想,我都這麼大了,能不懂得注意安全嗎?頭也不回,我飛奔而去。我能感覺到爸媽在我身後久久注視我的背影。坐到車廂裡,安靜下來,責備自己對父母太過冷淡。

兩代的差異

我的父親母親,如同大多數來澳洲幫子女照看孫兒的老一輩,他們放棄了在國內舒適安穩的生活,飄洋過海來當褓母,做農民(在後園種菜)。上一代與我們有很多不同,在一起相處難免會有矛盾衝突。他們看不慣我們的生活方式、育兒方式。而我們,嫌他們太嘮叨,嫌他們管太多。在家庭瑣事上,我們往往看到的是差異,是不同,忽略了感同身受和同理心。這樣,就多了抱怨和指責,少了理解與安慰。
父母這一代很多是在革命家庭中成長,他們受到的是嚴厲的教育,缺乏的是愛的陪伴。他們付出愛,也需要愛。「付出愛」本身是很好,卻因為傳統家庭的影響而不懂得如何正確表達愛。在愛的行為和語言上,給孩子們的感受是,這愛太沉重,有壓力。而他們也需要愛,卻不願意讓孩子們知道,不希望孩子們再花時間精力在他們身上。真誠地付出愛,理應坦然地接受愛。

無條件的愛

作為兒女,我們真的需要花點時間,了解原生家庭帶給老人的影響,理解他們行為背後的心思,真正明白老人的一片愛心,進而去關心他們、愛護他們。老人選擇來這裡幫忙帶孫子,在後院種菜,去超市採購,進廚房做飯,因為什麼?育兒顧家,其實不再是他們的責任;我們已經是成年人,這些是我們的責任。父母辛勞一輩子,應當享受自由美好的晚年生活才是。但是,他們情願放棄這一切,為了我們更好的生活。這背後,是他們無條件的愛。

操心事很多

結束了一天工作,我靠在火車的窗玻璃上,身體的疲憊,已經沒有氣力去想太多的事情。然而,人到中年,除了工作的壓力,還有太多事情需要操心。孩子們的教育,夫妻二人的關係,父母的健康狀況,教會的各項服事,其他事工的進展等等。這一切,若沒有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沒有深切體貼他人的軟弱,沒有溫柔平和的溝通交流,就都是緊張焦灼的狀態,是一連串讓人頭痛的問題。若沒有愛,我們什麼都做不成,什麼都不是。

攙拉著媽媽

腦子還在轉,車已到站。出了車站,在馬路這邊,望見對面熟悉的一對身影。我微笑著向他們走去。媽媽說:「天黑了,我和你爸陪你走回家。」我和媽媽並肩而行,不由自主地攙拉著她的胳膊,爸爸在我們身後安靜地跟著。
好的,爸媽,我們回家。

綿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