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里斯本華人聚居區附近,有一座繁華的大型商業城,叫「Garden City(花園城市)」,這裡是華裔人氣興旺的地方。有一天,在食街與亞洲雜貨舖中間的空地上,傳來嘹亮歌聲,吸引著路過的遊人,從四面八方圍攏過來。只見一隊神采飛揚的歌詠者,正滿懷喜樂、激情地唱著稱頌上帝的讚美詩。
其中,有一位演唱者,特別引人注目。她滿頭銀絲白髮,一臉滄桑,不用猜都知道她是一位上了年紀的老婆婆。然而,她氣魄如虹,精神抖擻,不停地讚美、讚美,讚美慈愛的天父。
她的名字叫盧院芬,今年已經八十一歲了。她愛上帝,也愛唱歌,可以說,她用一生來讚美主耶穌;讚美也成為她一生的喜樂。
從第一首讚美詩開始
「I sing because I’m happy/ I sing because I’m free/ His eye is on the sparrow/ And I know He watches me」
《His Eye Is on the Sparrow》是盧院芬從外國傳教士那裡學會的第一首讚美詩,那時她還是小學生,卻非常喜歡這首歌,就像小鳥那樣,一有空就唱個不停。從此以後,她就跟隨年長四歲的姐姐一起參加教會的唱詩班,由小學一直唱到中學,並在歌聲中逐漸長大。
盧院芬出生於馬來西亞一個基督化家庭:曾祖父是衛理公會的傳教士;祖父早年攜家眷從中國到詩巫宣教,並在當地牧養教會,成為當地蠻有威望的牧師。
小時候,院芬常在祖父家,由祖母照看。記得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小院芬感到害怕,祖母就一手擁她在懷裡,坐在敞開的窗口下,用另一隻手翻開早被翻閱得頁面破損的詩歌本,領著院芬大聲唱誦讚美詩。唱著唱著,就把雨聲給壓下去了。在這樣的氛圍裡生活,自然地,院芬小小年紀就已經認識主耶稣,加之性格活潑開朗,唱讚美詩便是她少年時,表達內心情懷的通道。
院芬上有哥姐,下有弟妹,加上她本人,共有十二名兄弟姊妹。雖然人多,可相互間都能以耶穌的愛彼此關懷,感情很深厚。在她遠赴台灣讀大學的第三年,父親忽然染病去世,導致家裡頓失經濟支柱。她哥哥當時大學還沒有畢業,為了承擔家庭責任和弟妹們學業開支,毅然輟學打工,供她和其他弟妹繼續完成學業。畢業後,院芬即去工作,支持哥哥重返校園,完成學位。
兄弟姊妹長大成人後,各自建立家庭,生活在不同國度,仍抽時間互相探訪或一起團聚。每次團聚,總會在一起唱詩,讚美主的恩典。個別姊妹,因為嫁入其他宗教家庭,逐漸地離開真神,院芬每次聚會都不忘耐心勸勉,還用美妙的歌聲鼓勵姊妹們的後代都去教會。
院芬的大哥哥後來做了宣教士,去到雲南傳福音,直到在當地染上重病,才回到家鄉美里(馬來西亞一個城市),安息在主的懷裡。
依靠神度過平凡人生
盧院芬的婚姻是上帝的恩典。那年,她26歲,在馬來西亞家鄉教書。她有一位年長同事的兒子,當時正在澳洲唸大學。這位同事的媽媽,為使兒子的心能留在家鄉,就問院芬要了一張照片,還夾帶了另外兩位美女照片,偷偷寄給兒子,讓他選個媳婦。誰知,兒子一看照片,立刻就飛回家鄉,要見院芬的面。就這樣,他倆交往三個月就訂婚;訂婚三個月就成家,從此相依相愛,撫養後代,一起共同生活了五十二個春秋。每當憶起自己的丈夫,院芬就悠然地感慨,上帝如此美好的安排!
盧院芬的丈夫是一位地質勘探工程師。因著工作需要,令他四海為家,足跡遍及亞非拉。院芬隨夫,也遷徙過許多地方;直到上世紀80年代,由於丈夫特別喜歡澳洲,他們才舉家移民澳洲定居。即便如此,他們仍然需要不斷搬家,隨丈夫的工作轉移,從東搬到西,又從南搬到北。
最難忘,他們在北昆士蘭一個礦區附近,開過一家小餐館。有時候,難免會遇到醉酒鬧事的人。一次,有個醉漢吃完晚餐,想賴賬不付款,院芬的兒子上前與他追討。醉漢就發脾氣,砸東西,還要動手打人。急迫中,院芬忙向神禱告,求神保守兒子平安。感謝神,垂聽了這個禱告,那醉漢火氣就像皮球被針紮破那樣,一下子就泄了氣,灰溜溜地逃走了。
雖然時常經歷艱苦的日子,但院芬夫婦卻懂得依靠神,以喜樂和感恩的心,去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特別是院芬的丈夫,做勘探工作,總要去一些荒無人煙,偏僻又遙遠的地方。有一回,他去到塔斯馬尼亞一處人跡罕至的地方工作,晚上沒有電,通訊也很不方便,僅靠一台無線電通訊設備與總部聯繫。每到夜晚,院芬丈夫也可以通過這台報話器,收聽到附近森林伐木工人或漁船上漁民發送的信息。他們便在孤獨和黑夜裡,互相通話、聊天,以此打發苦悶、寂寥時間。院芬丈夫按照《哥林多後書》四章6節經文教導:「那吩咐光從黑暗裡照出來的神,已經照在我們心裡,叫我們得知神榮耀的光,顯在耶穌基督的面上。」總是在聊天裡為耶穌作見證。他告訴在黑暗裡的朋友,自己也身處黑夜,為什麽內心常有一片光明,因為神與他同在。藉著這樣的談話,讓那些在暗夜中奔忙的人,看見頭頂閃耀的光。
晚年後讚美歌聲更亮
盧院芬夫婦愛主愛生活,日子雖平淡,仍遇到不少坎坷,他們總能依靠神安然度過。眨眼間,他倆就活到了退休年齡。退休後,院芬更加忙碌,她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事奉中。每個主日參加唱詩班,尋回少年時的狀態;但這遠遠不夠,她還參加讀經培訓班,上街頭傳福音,凡是為主的工作,她都盡心盡意,努力做到最好。
越是事奉,越想做好,就越感覺要更進一步靠近主的迫切性。院芬沒有憂慮自己的年齡,反而滿懷熱情地渴慕真理。她不顧已經臨近七十「古來稀」的歲數,報名參加神學院文憑課程。儘管她要比年輕學員付出更多努力,更長學習時間,但她終於仍以71歲高齡,獲得了神學院畢業文憑。
有了更好裝備,盧院芬如虎添翼,更加積極地服事主。她傳福音的腳步,已開始跨出周遭的城鄉,最近還隨隊到國外,到那些異教國家去,做跨地域、跨宗派、跨文化和跨語言的福音傳播工作。
2017年底,院芬的丈夫過世後,她的弟兄姐妹們安排了一次歐洲團聚旅行。遊山逛水之餘,大家促膝聊天,共享天倫;每當回憶起往昔,院芬和弟兄姐妹們,都忍不住唱起小時候常唱的讚美詩,唱得喜悅滿懷。
出國宣教期間,院芬又學會了一首新歌,叫《豈敢》。她很受鼓勵,也很有感動,所以,如今每天都要唱一遍才可以入睡:
「親愛的主,你曾為我釘十架;
如此恩愛,我豈敢往後退?
求主使我注目仰望主十架;
輕看世界名利,勇敢往前追!」
圖/盧院芬 文/南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