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角月报编辑部 于 2019年5月5日
类别: 澳洲

文化夾縫中的蛻變

澳洲地理環境獨特,氣候溫暖,文化多元而兼容,又有優良的教育資源,吸引著世界各地大批的莘莘學子,離鄉背井,千里迢迢來這裡求學,以期為自己的人生畫卷增色添彩。中國大陸從上世紀70年代後期改革開放以來,澳洲成為出國留學的理想選擇之一。
據澳洲教育培訓部今年一月份國際學生統計報告,中國留學生在澳洲的總人數接近132,000,佔國際留學生總數的30%。截止去年年底,佔高等教育的入學人次總數的38%。以下是筆者採訪悉尼大學招生官員方女士(Jean Fang),了解到的關於中國留學生的一些近況:

居住情況

筆者:目前悉尼的房租對留學生而言是不是很大的經濟負擔?會影響到學業嗎?
方:不會。因為家長會負擔一切費用。悉尼房租相對其它城市較高,但家長還是可以承擔的。家長往往以孩子的安全和方便程度為考慮因素,租金為其次。
筆者:男女同居的情況是否普遍?
答:非常普遍。

就業情況

筆者:學生畢業後的就業率如何?平均來講,找到一份與專業對口的工作需要多久?
方:現在學生畢業後選擇回國的比較多,尤其是女生,一般都回國或者結婚,很少能找到對口的工作,即使有的話也是靠介紹。自己找工作,一般都只能選擇不對口的工作。
筆者:不同專業可能就業機會不同,可否就不同專業略加分析?
答:前幾年會計專業比較好找工作,但目前已沒有這個市場。IT專業找工印度學生佔優勢。只有醫科方面還能對口,比如藥劑師之類的,但是中國留學生很難進入這種專業讀文憑,語言是主要障礙。

居留前景

筆者:留學生能否留下來,與就業難易密切相關,您如何看澳洲的經濟形勢與移民政策?
答:留學生靠技術移民很難,多數是由父母給錢辦投資移民。如果父母在國內有能力的話,一般他們會選擇回國發展。目前澳洲經濟不景氣,幾乎完全依靠中國市場。移民政策應該以技術移民為中心,而不是家庭移民和難民移民,這樣只會加重政府的負擔。
筆者:既然居留前景如此黯淡,那麼國內申請來澳留學的人數是否呈下降趨勢?
答:恰恰相反,留學生數量年年上升,因為國內凡有能力的家長都會送孩子出國留學,以便回國後找到更好的工作。

亟需引導

從以上的信息可以看出,在你我周圍,平均每三個國際留學生裡面就有一位是我們的同胞。他們遠離父母親人,懷著年輕的夢想來到異國他鄉,必須獨自面對語言障礙、文化隔閡、學業壓力以及日常生活的種種瑣碎。他們好比脫繮之馬,雖有廣闊的原野可以任意馳騁,但涉世未深,腿力尚弱,難免半途跌倒;又如出籠之鳥,雖有無垠的天空可以振翅而飛,卻因羽翼未豐,容易迷失方向。他們常常是形單影隻、孤獨迷惘。難怪會出現普遍的同居現象,以愛情來彌補親情的缺失,彼此互相取暖,驅散寂寞。然而未婚同居帶來的種種問題,會對他們造成更大困擾。他們是一群在生活上極需關懷、鼓勵和引導的年輕人。

家長擔憂

筆者曾在一次回國的飛機上遇到一位留學生的母親,兒子在澳洲留學多年,正攻讀碩士學位。這位母親抱怨說,兒子開頭兩年還很聽話,但是最近幾年思想觀念發生很大改變,喜歡嘗試各種不同的東西,體驗不同的經歷,不再聽從父母的意願,而且學習不像以前那麼專心用功了。言談間這位家長的擔憂和焦慮溢於言表。

重新定位

國內填鴨式的應試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有較豐富的知識儲備,但欠缺獨立思考能力、創造力和開拓能力。當他們來到西方社會,接觸到提倡個性發展的教育模式,鼓勵學生與衆不同,尊重多元化並能兼容,鼓勵創新與開拓的文化氛圍,他們的思維定勢受到極大的衝擊。背後是父輩固有的功成名就的殷殷期盼,深沉而厚重;前方是絢爛多姿、五彩繽紛的自由世界,充滿著未知與不確定,一切都有無限的可能性,令人炫目迷亂、激情澎拜又不知所措。在兩種文化的夾縫裡,他們該如何重新自我定位呢?

播種時機

如此看來,他們正在經歷「破蛹成蝶」的蛻變。年輕人頭腦靈活,易於接受新事物,這豈不是播撒福音種子的大好時機?使徒保羅曾鄭重地囑咐提摩太:「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並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提摩太後書》四章2節)讓我們來向這些年輕的同胞們傳福音,將神的救贖、主的愛傳遞給他們,無論他們將來回到祖國,還是留在澳洲,得著救恩,會使他們人生不再一樣。

(感謝Jean Fang方女士為本文寫作提供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