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角月报编辑部 于 2018年10月24日
类别: 澳洲

智慧之窗: 遊西班牙隨想

在前西班牙首都托萊多旅遊期間,我對所有教堂建築都感到敬畏,同時也有一些聯想。導遊告訴我建造這樣一個巨大的教堂背後的原因。那是因為他們敬畏上帝,要建立一個巨大而隆重的結構來討好祂。導遊還指出,大主教住在教堂旁邊的一座豪宅裡,單就這座豪宅的建築,便比一個城市市長所住的更大。她指出,精神領袖的待遇遠比政治領導人更優越,這在某種程度上是不合常理的。導遊是生活在廿一世紀的人,而大教堂建築是在中世紀時期建造的;中世紀是羅馬帝國淪陷和文藝復興開始之間的一千年歐洲歷史時期,有時也被稱為「黑暗時代」。宗教與政治的糾結混合,是中世紀時期的主要問題之一,與現代世界的政教分離有頗大差別。因此,她的觀點是基於今天的眼光,並不適於當時。
不僅在西班牙,在歐洲其他地方,壯觀迷人的教堂建築舉目皆是,表明它們背後具有強大的力量和豐富的資源。當然沒有人會質疑教會過去對人類所做的很多貢獻,但在文藝復興之後,教會的政治影響力一直在下降。尤其對於那些曾經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洗禮,或目睹中東不停干戈的人來說,美麗的教堂建築變得毫無意義。像今天一樣,所有這些教堂建築都成為了旅遊景點,而不是精神教育的場所。我們仍能讚美這些壯觀迷人的教堂建築嗎?毫無疑問,壯觀教堂內的氣氛可以營造出人們心中的寧靜,但它如何幫助患有抑鬱症、貧困和被歧視的人呢?一些旁觀者表示這世界並沒有徹底改變:富人仍然富裕而有權勢;窮人仍然貧窮和受苦。雖然這是一種籠統的說法,而沒有透徹分析,但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一定的現實。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人類無論在科學技術、商業和經濟以及教育研究領域上都有迅速發展。相比之下,教會的發展卻差強人意,宗教研究和發展也停滯不前。教會在廿一世紀及以後的角色是否應該重新定位?福音是否應該以能夠與本世紀人類的心靈產生共鳴的方式傳播?要找到本世紀人類的心靈需求,則要認真花很多努力和研究,才能對症下藥。
《聖經》把上帝與人類的關係置於一切之上。而關係的主要元素就是愛。沒有愛,關係就無法維持和持續發展。那麼什麼是愛?事實上,愛不是空洞或超自然的。相反,它應該非常實用。我們可以從我們的感官中獲取線索。例如,我們從所看到的、聽到的、品味到的、觸摸到的或嗅覺到的一切,去理解上帝的創造。我們的感覺器官向我們的大腦報告,我們的大腦解釋數據並將報告發送給我們的心靈。所以,如果我們看到一個充滿愛的微笑,聽到愛的話語,或者感受到一種愛的觸動——就像耶穌來到十字架上為我們的罪付出了代價,大腦就會處理這些信息,並得出一個結論:「看哪,我們是被愛的人!」
所以,如果教堂建築內充滿了能夠散發出這種愛的人,參加教會聚會的人能夠感受到這種愛,那麼比起壯觀雄偉的教堂建築,教會會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