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仔是一種香港獨有的傳統街頭小食,一底一底的呈金黃色的蜂巢狀,有蛋糕的香味,加上中間是半空的,咬下時口感特別彈牙,外脆內軟,好吃極了!
記得小時候,跟媽媽去買菜,媽媽偶爾會買給我邊走邊吃。捧起紙袋中那還冒著熱氣,色澤金黃的雞蛋仔,「嚓,嚓」的香脆聲音,濃濃的雞蛋香在口中滑落到咽喉,那香香的牛油味更令人垂涎三尺呢!現在回想起小時吃雞蛋仔的情景,真的回味無窮。
在那時,雞蛋仔只是賣五、六元,又平又好吃,真的要感謝那令雞蛋仔誕生的人。雞蛋仔起源於五十年代,有雜貨店老闆為了不浪費破裂和賣剩的雞蛋,遂嘗試加入砂糖、麵粉、淡奶等配料攪成蛋漿,倒在兩塊特製蜂巢狀鐵製模夾的中間。
傳統上雞蛋仔會放在炭火上烤成,但為了節省成本及安全,現在大多改用電爐了,而且整個烘焗雞蛋仔過程亦經精心計算,每個爐頭前也放有計時器,一倒漿便馬上倒數計時,4分鐘一過,「嘟嘟嘟嘟」,便可把整底雞蛋仔挑出來。
雞蛋仔需要焗,外面鬆化、酥脆,咬下去軟綿綿的,有「肉地」,這樣才叫好吃的雞蛋仔,不能僅得空殼。製雞蛋仔的小販,由以往流動推車上叫賣,搖身一變成為位置固定的小食店。
多年來,香港人對雞蛋仔的熱情有增無減,除了原味之外,更有不少人為雞蛋仔尋找更多可能性,創造出不同口味,如朱古力、草莓、 椰絲、黑芝麻等,還有伴以雪糕,甚至變作鹹吃或加入夾心,如抹茶紅豆,令經典的街頭小食,添上新潮,變化多端的形象,不過仍以原味為最受歡迎。可惜的是,物價高漲,雞蛋仔現售十二至十五元,有點貴啊!
雞蛋仔最吸引之處,當然是香脆的外皮,而要延長香脆口感,打了孔的紙袋功不可沒:雞蛋仔大多即叫即製,若放進密封的紙袋,蒸氣冒出便會令雞蛋仔軟掉,因此盛載雞蛋仔的紙袋都有數個小孔作透氣之用,即使雞蛋仔冷掉,依然脆口。
雞蛋仔陪伴我成長……總不能忘記對雞蛋仔那份情意結,倒不如說是捨不得忘掉;大概是因為那股濃厚的蛋香,包含著自己在香港一份成長的印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