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角月报编辑部 于 2017年11月18日
类别: 澳洲

書友會: 從父母立界限開始 ──《為青少年立界綫》讀後

面對自己12歲的女兒,我經常無可奈何地感嘆:她怎麼和我這麼不一樣!我先生更是直截了當:她完全不像我,她變成這樣一定是得了你的遺傳!

做母親很被動

現在的青少年,和我十幾歲時完全不一樣。雖然那時我也有過出格的想法,但一般不會有出格的行為;而大多數同齡人也都是自律和懂事的,所以當自己的孩子進入青春期時,本能地認為他們應該和我們小時候一樣,不需要讓大人操心難過。可是,事實就如同《為青少年立界限》這本書裡所描述的:對學業蠻不在乎,與家人態度惡劣,自我意識膨脹,不負責任,不懷好意地挑戰規則,只追求自由卻不追求真理等等,青春期的孩子讓我們無所適從。我這個做母親的很被動,不是我管她,而是她管我。我被孩子的行為控制了。

青春期的孩子

所以,當我讀到《為青少年立界限》這本書時,認為這正是針對我家的情況而寫的。作者湯森德博士,家有兩個正值青春期的孩子,我們所經歷的掙扎和困惑,他都經歷過。他所探討的問題,個個切中要害。

他認為,青春期孩子對未來沒有興趣,也警覺不到潛在的危機;他們因為大腦中掌握理性的部分尚未成熟,所以做事憑直覺,不假思索地反映。他們面對一些問題,例如金錢、與異性關係、事業等等,尚未成熟到可以作出正確決定的地步,所以他們需要父母為他們設立健全的界限,才能成功地度過這段特殊時期。

但是,作父母的該在什麼時候說行,怎麼樣說不,即如何向孩子設定和執行那些健全、有愛心的界限呢?這是本書對我最大的啟發。

為自己立界限

書中描述了很多場景,如同一部紀錄片,讓我有機會看到自己在處理孩子問題時的表現。比如說,我也會經常對孩子提出要求,但說完就忘了,哪天想起來,才發現根本沒有執行過,所以,孩子沒有界限是因為父母不懂得為自己立界限。我們自己做事情通常也是隨心所欲,孩子從我們身上看到和學到的就是混亂和隨意。正因如此,當我們學習為孩子設立界限時,首先要學會為自己的生活設立界限。育兒即育己。

回到為青春期的孩子設立界限,作者提出了四個基本原則,這四個原則像穩定船隻的錨,幫我們在設立界限時穩固關係。

四個基本原則

第一,愛心。青少年對任何限制都心存敵意。通常孩子只看到生氣的父母,卻看不到自己的問題,所以被批評時,會反感、逃避。讓孩子們明白,父母是站在他們這一邊時,孩子們會看到問題的所在。明確向孩子顯示你的愛,是一種立場和態度。

第二,真理。即我們要明明白白地向孩子提出規則和要求,什麼能做,什麼免談。孩子需要知道界限在哪裡,可自行決定是否要越線,就不能責怪父母未曾警告,而把責任推到父母身上。有時,界限之所以不起作用,是因為父母沒有明確把界限事先定好。

第三,自由。面對界限,孩子可以選擇遵守或違反。這看似有些冒險,但卻能讓孩子冷靜下來,避免和父母發生激烈的爭吵,但是自由選擇不是最終結果,因為現實後果在等待著他們。
第四,青少年是需要承擔後果的,這樣可以幫助他們體驗人生的一條基本定律:好行為有好結果,壞行為帶來壞結果。這一條對父母也是個挑戰,因為它要求我們要嚴格執行。假如你不能言行合一,或言出必行,孩子將不把你的話當真,因為他會覺得你只不過光說不練罷了。更糟糕的,他還可能通過一些小把戲,不斷得寸進尺,挑戰你的極限。

以上就是湯森德博士提出的,在幫助青少年設立界限時的四個原則。書中也針對一些常見問題,對這四個原則進行了應用。我相信,每個孩子的性格、成長環境不同,每個家庭的情況也各異。但是,只要父母掌握了這些原則,從為自己設立界限開始,與孩子共同學習設立界限,一定會幫助他們發展出健全、成熟、有責任心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