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蜜蜂,許多人避之唯恐不及——一旦被叮,不只皮膚紅腫,還可能產生敏感!倘若沒有蜜蜂,世界會怎樣呢?許多植物將不能產生果實和種子,以繁衍下一代……近年來,因為濫用農藥,導致蜜蜂數量減少,以致很多農產品減產。所以溫室種植技術中,還要養育蜜蜂發揮授粉的作用。
蜜蜂是一種羣體系社會昆蟲,其智慧和行為令人驚嘆,且可一代一代遺傳下去,的確是奇妙的創造。蜂巢是工蜂用分泌物蜜蠟建築而成,內藏許多緊密結構的六角形巢室。根據幾何工程學,六角形結構非常堅固,不容易變形或破裂。人類的一些工程結構,也是從蜂巢得到靈感的。
蜂羣還有另一個叫人驚嘆的智慧。蜜蜂是變溫動物,要保暖才能度過冬天。當氣溫降至蜂羣不能活動時,牠們會緊密地聚在一起,形成一個圓球;每隔一段時間,內層的蜜蜂會和表層的交換位置,以防止表層的蜜蜂凍死。
根據幾何學,一個固定的體積,球體的表面積是最小的,所以散熱也是最低的。科學家發現,當外界氣溫為攝氏13度時,蜂羣中心的溫度可以達到攝氏24度;當蜂羣需要進食時,由外面的蜜蜂到蜂房取貯存的蜜糖,然後互相傳送至蜂羣內部的蜜蜂進食,而不需要解散球狀結構。
一個蜂羣只有一個蜂后,是全群的領導。她是上一代所產之衆多卵中的一個受精卵,在幼蟲時期,工蜂選她全程餵以蜂皇漿,所以成蜂時體積比其他雌蜂大,而且有生殖能力,負責產卵。其他受精卵也成為雌蜂,數目很多,不過只被工蜂在頭三天餵以蜂皇漿,餘下的日子則餵以普通蜂蜜,成蜂後沒有生殖能力,負責蜂羣所有服務事宜。沒有受精的卵則發展成為雄蜂,數目較少,負責和蜂后交配,任務完成後會被趕出蜂羣。每一個幼蟲,分別在六角形巢室內成長,按照計劃餵養成為蜂后、工蜂或雄蜂。
工蜂,是蜂羣中最勤勞的,日間採花蜜,晚上釀蜜糖。每隻工蜂要探訪很多朵花才得到一蜜囊花蜜,每天來回十次。晚上利用花粉、花蜜和自己的分泌物,發酵而醸成蜜糖。工蜂進食蜜糖之後,會分泌蜂皇漿以餵養幼蟲。工蜂還專司筑巢、哺育幼蟲、清理巢室和調節巢溫等。工蜂還有一個任務,就是保衛蜂巢。遇敵干擾時,會聯羣反擊。當新蜂后形成後,老蜂后會帶部分工蜂離羣另築新巢。
工蜂有一種奇妙的溝通方式——蜂舞,以像數字8的形狀舞蹈(Figure-Eight Dance),告知同伴採蜜訊息。弗里希(Frisch)在1940年代的研究中發現,工蜂採完花蜜回到蜂巢之後,會以兩種特別的方式進行移動,就是環繞舞和搖臀舞,前者是把所採花蜜和花粉的花香告訴同伴,後者則表達食物的距離、方向和與太陽方向的夾角。
上帝藉著各種奇妙的創造,向我們啟示祂的永能和神聖。讓我們謙卑下來,接受這位宇宙的創造主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