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角月报编辑部 于 2017年9月18日
类别: 澳洲

買房蒙恩記

身居茅蘆心無愁

我祖父壯年離世,家父八歲成孤兒,幸得教會長輩鼓勵扶持,得以度過艱辛的日子。及至中年,竟可以買田置產。正當計劃改善居住環境,買了房地及建材,準備興建新居之際,一夜之間,政權易手,只好拋棄一切,帶著一家四口,赤手空拳來到香港。家父因為幼年沒有受教育機會,惟有在新界開墾荒地,耕種菜園。為節省開支,只在山邊以稻草禾桿搭蓋茅蘆。那時筆者在離島長洲居住,暑期時去探望父親,只見父親沒有愁眉苦臉,傍晚荷鋤而歸,都歡歡喜喜唱著詩歌:《耶穌同在就是天堂》,其中有句歌詞最應景:「或居草蘆,或住大廈,耶穌同在就是天堂。」父親對耶穌基督倚靠的信心,深印在我幼小的心靈。

整個五十年代,我家仍然活在貧困中。六十年代初,國內人民發生逃亡潮,家鄉中山竟有十多名青年坐小艇逃來香港,躲藏在我父親的農場。頓時食指浩繁,但他們都是親戚同鄉,家父仍以愛心接待他們。

市區買下小單位

奇妙事就這樣發生:一個週末,有一個身材高大的洋人,操著流利的粵語,來到父親的農場,問道:「需不需要幫助?」父親回答:「當然需要。」而且立刻道謝。原來這位就是著名的猶太人富商嘉道理的弟弟,他專喜幫助有困難的農民。從那時起,我家獲得嘉道理農場很多物資和農業新科技的贊助,特別獲贈豬苗和豬舍,農場景况明顯好轉。從此我家開始有點儲蓄。後來逃難的青年也各自在市區找到安身之所。

那時,弟弟和我為升學的緣故,要住在市區,由於租房很不方便,而且常常要遷徙,父親以五萬多元的積蓄,在市中心給我們買了一個小單位,讓我兄弟兩人暫時有個安定居所。我想父親已是盡了他全部的能力。

結婚便有小居所

想不到過了幾年,政府要發展新界,開闢道路,父親耕作的農地屬公家地,要收回築路,至於賠償,只可以「青苗」價錢計算,即以當時的農作物收成估值作償金。我家本來只種蔬菜,但我少年時喜歡把水果種子種在田邊。原來果樹的賠償比蔬菜高很多。結果因此得了多一點的賠償。父親就用這筆賠償金,幫我買了第一間住所。雖然實用面積只有180平方英呎,但在香港來說,剛結婚便有自己的居所,已經非常滿意。

無須借款換新樓

然而隨著兩個孩子的出生,住房的窘境漸顯得嚴重了。我們所住的樓房稱為唐樓,沒有電梯,每次從樓下攀上八樓頂層,實在不是容易的事。那時我已清楚蒙召,準備全時間服事上帝。我祈求上帝憐憫,給我一間有電梯的房子。我原為進修儲蓄了一筆款,沒想到進修期間神另有供應,用不著這筆積蓄。我遂用此款項作了樓花(OFF PLAN)供款。感謝主,當新樓建成時,因老房升值了,賣掉之後竟然足夠支付新樓的餘額。在我開始全職事奉時竟不用供樓,這實在是上主聽了我的禱告,施恩給我。

輾轉澳洲無缺乏

過了不久,上帝又呼召我離開香港來澳洲開荒植堂。我賣掉香港的房子,也足夠在西澳柏斯買下一間三臥室的獨立屋,當時只需六萬多澳元,可以應付自如。

在柏斯住了六年,上帝又呼召我們轉到墨爾本服事,住房成本倍增。感謝主,教會的供應也讓我們沒有缺乏。

四年後,上帝引領我們來到悉尼,那時我身體軟弱,未在教會任職,卻要買房居住,銀行因我沒有固定收入,不接受貸款申請。怎辦? 神竟容許大兒子去軍校進修,他的生活津貼,作了我們的房貸擔保。不多也不少,剛好夠用。

記錄這些近乎神蹟的故事,為的是見證上帝的話語,何其真實。《馬太福音》五章5節說:「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溫柔」可解作向神謙卑降服的態度。我們只要謙卑,順服上帝的心意,祂就將地上的產業賜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