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只要輕觸按鈕就有能源,乾淨快捷;恐怕不會想到過去,人要汗流浹背、上山砍柴,方可燒飯、點燈。現代都巿越來越電氣化,沒有電力,實在難以生活。
澳洲是傳統能源輸出國,自身也依賴煤炭發電。最近,因維州Hazelwood煤電廠關閉,引致供求失衡,部分地區電費大幅加價;家庭電費面臨兩成加幅,商戶可能增加三倍,被業界形容為澳洲的「能源海嘯」。
巿民怨聲載道,責怪政府沒有好好把關,未將民生必需項目控制合宜。前總理陸克文與其後的吉拉廸政府,希望在減排與環保上一步到位,推出家居太陽能,可惜操之過急,沒有仔細考慮實施計劃,破壞了整個電力供求關係。
其次,當越來越多的巿民用太陽能自行發電,供應商難以預計產量,儲存過剩能量的技術又極為昂貴,唯有減產。作為電力供應者,也是在商言商。假如政府缺乏遠見,不能提供足夠誘因,或協助傳統能源發電商研發新能源,這等有一定技術及架構的公司,怎會願意成為清潔能源的先行者?如此一來,產電行業不再吸引投資商,也不能應付突如其來的電力需求,導致煤電廠陸續關閉。南澳夏季剛遭遇大停電,若繼續發生,影響範圍更大。
作為電力消費者,雖然有環保意識,亦支持透過碳減排來減低溫室效應,但是我們是否已作好準備,在新舊能源交替期間付一點代價?《聖經》說:「耶和華神將那人安置在伊甸園,使他修理看守。」既然我們有管理大地的責任,推動低碳能源,不能只靠政府意願,更需要民眾的擔當精神。一項能夠造福人群、為子孫後代帶來福祉的舉措,沒有全社會的參與,是無法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