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角月报编辑部 于 2016年11月16日
类别: 澳洲

生命的旋律: 一生敬畏神的傳道人 ──王明理小記──

王明理弟兄的父親是牧師。「敬畏神(上帝)──是我從父親那兒學到的最要緊的功課。」王弟兄說。

福音事工

1951年初,王明理因為基督信仰而遭逼迫,他不得不離開中國去香港。到了香港,他找到一間國語教會。教會裡有位弟兄是青島人,在新界辦了農場。王弟兄在他的農場做工,和那裡的孩子們一起生活了三個月,學會了廣東話。

那幾年,王弟兄一直參加聚會並參與事奉。此外,他做過開荒、鋪路、修橋、設計、施工、安裝、掛號、化驗、照X光等工作。
1970年,他成立了一間工程公司,專營電梯業務。他自己只從公司領薪水,盈利用於擴大公司房產和福音事工。這裡開闢了「樂歌(Logos)學生天地」,即「基道書樓」前身,有60人座位,供學生課後自修用;且每60分鐘播放一段福音節目,向學生傳福音。

1980年開辦的「基道書樓」,從借書、售書開始,發展至今,成為擁有20多位同工的出版發行機構。除了印刷工作之外,編輯、排版、設計、製作、門市、發行等全部自己經營。當時,基道書樓的辦公室是租用二樓,後來蒙神眷顧,王弟兄買下二樓和三樓。樓下成了基道書樓門市部,二樓做編輯室,三樓暫時空著。

1981年,大陸、臺灣開放探親,香港是中轉站。王弟兄就把三樓當成接待站,定名為「天路客舍」,專門接待兩岸探親的同胞;他又把衛生間裝修了一下,若有人在這裡信耶穌,就可以立刻受浸。後來,台灣同胞往大陸探親不需要在香港中轉了,正好建華基金會(大陸福音事工機構)需要辦公室,王弟兄便把三樓房子讓給建華基金會辦公。這幢大樓一共有六個單元,幾年間,王弟兄買下了這大樓六分之五的房子;他自己的公司只使用一層,其餘都酌情給福音機構使用。

1995年,他把公司轉讓出去了,他說:「我快七十歲了,趁著還有氣力,應當更加珍惜時間,靠著主的恩典,比過去更多擺上。我有一個心願:過了70歲,能安靜坐下來,學習以文字來事奉。若是神許可,我想和女兒合作寫一點文字,把家庭蒙恩的見證,還有過去半個多世紀中,家庭成員所經歷的記錄下來;我寫中文,她寫英文,留給兒女們作記念,讓這家的後代知道這位恩典的神,是如何用祂的恩惠慈愛和豐盛的憐憫恩待我們,並且永遠記住——敬畏神,尊祂為大,以祂為樂。」

轉換禾場

一粒種子落了下來,被風吹到了遠方,於是生根、開花、結果,就有了更多的福音種子往遠方去。1974年王弟兄從香港移民澳洲悉尼。那時,悉尼只有三間華人教會。他親眼看見一粒粒的福音種子從各處飛來,生根、開花、結果……到2016年,悉尼已有超過一百多間華人教會了。

王弟兄十分重視主日崇拜和擘餅紀念主的聚會。1975年,他與幾個家庭在主日輪流擘餅紀念主,當時人數僅10多人。後來,一位老姐妹在Lakemba購買了聚會場所,並且每月用國語傳福音一次。1980年初,開始了主日講道,王弟兄是主要講員。

1989年,中國許多年輕人來到澳洲,其中很多是福音對象。這國語的聚會,便有了較多機會與他們交流;傳福音後,受洗人數大量增加,甚至教會容納不下。不久,王弟兄等人在Artamon火車站附近,租賃一處教堂,地點適當,設備齊全,作聚會用。

1989年11月5日,便開始了悉尼北區第一次的聚會。聚會人數增加到百人左右,正式註冊為獨立法人。後來,由於人數增加,考慮到教會發展的需要,靠主的恩典,集資購買Roseville會所,作為長久聚會之用。

隨著居住在西區一帶移民的增加,王弟兄等人便考慮在西區貸款購買會所,他們迫切禱告;王弟兄及師母奉獻了不少錢,在奧本購買了會所,願主紀念他們的擺上。目前在北區和西區聚會人數,已達400左右,兒童200人左右。

去年年底,我參加的教會在某山區舉辦家庭特會,王弟兄是主要講員,他及師母行路用拐杖,上山坡非常困難,雖然有弟兄姐妹扶助他們,仍是艱難,但他們依靠神加給力量,能夠出入會場。他經常說:「感謝主,我們外面的身體雖然是一天天在老化,但是我們裡面的人藉著聖靈的內住,天天都會供應,一天新似一天,不會衰老。神給我們的恩典,每一天都是新鮮的。」

編者註:王明理弟兄一生榮神益人,於今年4月安息主懷。他曾擔任澳洲華人教牧神學院董事,其小兒子是牧師,女兒是傳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