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追求健康,很多人會尋求許多養生方法。網路資訊越來越發達,有用的、沒用的,甚至於有害的「健康養生法」,在朋友圈中一傳十、十傳百。網上資訊不求來源只求快速,利用煽動的言詞、打著醫學概念、標簽的說法,容易令人信以為真。更有所謂對某種疾病的「秘方」、「自然療法」,大如癌症、小如感冒都在網上廣泛流傳。對於缺乏專業知識的普通人來說,難以辨別真假。
分析資訊
醫學是非常嚴謹的科學,說錯一句話甚至寫錯一個字,都可能帶來危及性命的嚴重後果。反之「民間專家」最大的特點,就是什麼都敢說。當你看到一些文章以一些非常斬釘截鐵、沒有轉彎餘地的方式及字眼告訴你「是這樣」、「不是這樣」、「這個百分之百能治」、「任何人都適用」之類,大家便要小心。真正的醫學專家一般會說,某種方法「在什麼情況下」「對哪些人群有效」等等。這是其中一個辨別真偽的方法之一。
辨別真偽
1.小心新名詞
「納米」、「超聲波」、「離子」等等科技新名詞,聽起來新鮮新奇,一般人很容易被此等新名詞吸引,以為真有什麼科學大突破。其實很多時候只是一些「偽養生大師」以此抓住大眾心理,營造衝擊力的一種手段。碰到新名詞,最好還是尋根究底,多搜尋不同來源的資訊,看看有沒有一些有公信力的傳媒,甚至是專業醫學的學術雜誌。
2.小心類比法
「因為生茄子吸油,所以常吃能降血脂」、「因為泥鰍能打洞,所以吃牠就能疏通經絡!」很多偽專家採用的都是「類比」的方法。這些聽上去確實覺得很像那麼回事,實際卻毫無邏輯可言,經不起推敲,只需問個「為什麼」、「有什麼依據」,就能讓對方啞口無言。這些看得見的物理現象,並不一定會以同樣的形式出現在人體中。
3.小心偏方食療
病向淺中醫。雖然中國人有「醫食同源」的說法,但食療始終不能代替藥療,即使有用也只是輔助性質。如果你看到一些聲稱食療神奇到可以替代藥物,便應該提高警惕。如果疾病已被確診,放棄用藥治療而令病情惡化,反而得不償失。
多問「為什麼」
面對各種醫療保健資訊,我們要有批判和懷疑精神。科學是經過很多人的反覆推敲驗證,才能證實其真偽,如果我們凡事多問「為什麼」,謊言自會在質疑聲中原形畢露。下次在網上看到養生文章或影片,先要以理性分析,甚至批判的角度,去尋找更多相關資料,確定可信無誤才轉發出去,不要人云亦云。而當我們收到這些養生資訊時,也要因應自己的身體狀況、體質,去決定是否參考,千萬別盲目跟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