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角月报编辑部 于 2015年7月24日
类别: 澳洲

人在澳洲: MONA 藝術博物館

博物館入口處

博物館一景

肥腫的保時捷

表達戰後的藝術品

提起塔斯曼尼亞(Tasmania),就會聯想到湖光山色、囚徒的遺跡,還有從悉尼揚帆到霍巴特(Hobart)的船隻。令人驚喜的是,2011年1月21日,MONA(Museum of Old and New Art)藝術博物館在此開幕。

MONA譯作「古今藝術博物館」,它的前身是Moorilla Museum of Antiquities,由富豪大衛‧沃爾什(David Walsh)所創。2007年,博物館大翻新,耗資7,500萬澳元,也從那時改名為MONA。幾年間,吸引不少海內外的旅客參觀,筆者便是慕名而去的旅客之一。

獨特的建築

MONA位於半島上,旅客可選擇駕車或坐船前往。如果選擇坐船,從霍巴特的碼頭出發,航行於德溫特河(Derwent River),可看到兩岸的風光和凌駕於霍巴特市上的威靈頓山。只需三十分鐘,便到達目的地。

建築師將博物館塗上磚紅色,與周圍的環境甚為配合。從外形看,只有一層建築,進入館內,才發覺地下還有三層,面積頗大。參觀者要從最底層開始看展覽,因此入口像沒有盡頭的樓梯,直達博物館底層。

單看建築設計,已賺回入場票價了。幾層樓高的岩石,被筆直的切開,露出遠古時代沙石岩的面貌。館內沒有窗和玻璃,給人陰森的感覺。唯一可見到太陽的一處,是一個四面玻璃,卻是密封的房間。參觀者以為經歷黎明的曙光,殊不知所看到的,竟是美國將原子彈投在日本後的恐怖結果。

進化的展覽

筆者參觀時,博物館展覽的主題為「進化的展覽(An Evolving Exhibition)」,以不同形式、不同風格的藝術品去表達。館內展覽的,除了幾件古埃及的藝術品之外,大部分都是新一代的藝術品,讓參觀者想像,以後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有一個展覽室,室內有室、燈光灰暗,所見到的,只有數字以投影的形式打在走廊上。將來的世界,是不是只有數碼而沒有文字呢?另有一件藝術品,是一部紅色的保時捷,它沒有流線形的美態,取而代之的是肥腫的車軀。創作者或許是暗示:有許多人暴飲暴食、浪費資源。另有不少展覽是與「死亡」有關。華人最忌諱提及死亡,對死亡主題的展覽可能不會有興趣,博物館就以人的好奇心理,吸引人觀看。有一間房間,每次只限兩個人進入,如果排隊的人多,起碼要等一個多鐘頭才有機會欣賞,未曾進入的人,不會知道裡面是什麼。這正如死亡一樣,未行到盡頭,人始終不會知道死亡的滋味。

明天的道路

MONA館內的藝術,是要人思想前面的道路究竟如何?不知是否因為David Walsh是個無神主義者,所以館內看不到文藝復興時期、受基督教信仰所影響的藝術。我自己的感受:館內的藝術品使人感到悲觀,因所見到的只有黑暗、死亡、原子彈、機械與數碼。人類是否發展至一個衰落的文明呢?MONA給的答案似乎是「是」,卻沒有給予出路。

其實人要尋找出路,始終要回到《聖經》。《傳道書》的作者說:「我所找到的只有一件,就是上帝造人原是正直,但他們尋出許多巧計。」(七章29節)人若不處理罪性,無論人類文明如何進步,都不會有出路,但神(上帝)為了我們,差祂的獨生子耶穌到世上,為我們的罪被釘死在十架上,並死後第三天復活,顯示黑暗到了盡頭,黎明已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