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角月报编辑部 于 2015年5月24日
类别: 澳洲

健康寶鑒: 孩子腿痛生長痛

什麼是生長痛?

有些孩子常因腿痛就診,他們沒有受傷,吃、玩、學習都正常,體育成績也不錯,小腿、大腿、膝關節等部位也無明顯異常,但孩子卻明確地說晚上常腿痛,經過一夜的休息,第二天就恢復正常。醫學上把這個年齡階段出現的這種腿痛稱之為「生長痛」,顧名思義,就是在生長過程中發生的疼痛。

生長痛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沒有明確病理變化的一時性腿痛,產生這種徵狀的原因均與學齡前後的生長有關。這個時期的孩子生長快,活動量大大增加,但肌肉、骨骼的發育和兩者的功能配合還不完善,使各部分的肌肉受力不均,以致晚上安靜下來之後,就會發生肌肉疲勞痛或韌帶牽拉痛。

另有些生長發育上的因素,如小兒先天性脛骨內彎。此外,運動習慣不良、姿勢不正也是常見的原因,如斜揹書包等;一些活潑好動的胖孩子,由於小腿承受的重量較大,更容易發生生長痛。生長痛是孩子生長發育過程中的暫時現象,隨著孩子的長大和成熟都可自愈。

怎樣才能知道孩子腿痛是生長痛呢?一般地說,孩子雖訴說腿痛,但身體健康,吃喝玩耍均正常,能參加正常的體育活動;疼痛多在午後至夜間發生,次日消失;發作時局部無紅、腫、熱、壓痛的表現,有時沒有固定的疼痛點,X線拍片和其他檢查沒有異常。

家長能做些什麼?

生長痛既然不是病,也就不用治療。但當孩子喊腿痛時,家長能做些什麼呢?

首先,保證孩子的休息,並給孩子做腿部按摩。從踝部開始向上按摩到膝部,在小腿肚處可多用些力,每晚堅持做10分鐘左右,疼痛時可多做幾次,這樣可以加速腿部的血液循環,減輕腿痛。其次,合理安排孩子的運動量。一般原則是「鼓勵運動,避免疲勞」。鼓勵運動是為了加強腿部肌肉的力量,保持膝關節的穩定性,可以減少腿痛;但如果活動量過大,反而會破壞膝關節的穩定性,加劇腿痛,甚至使關節、韌帶受傷,變成慢性勞損,這便超出了生長痛的範疇,成為疾病。

家長應教育孩子運動要適量,有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例如帶孩子去動物園,一進大門,孩子便興衝衝地跑在前面,看老虎、逗猴子。過了一段時間,他開始越走越慢,乃至一步也不肯走了,甚至要求父母抱,這表明孩子累了。這時應當停止運動,坐下來好好休息一下。如果再勉強讓他走,就容易跌倒或腿痛了。其他運動也一樣,達到了一定的限度,就讓孩子休息,不可憑著他的興致玩下去。第三,家長要積極幫助孩子去除引起生長痛的其他原因,如揹書包的方式,糾正看書、做作業的不良姿勢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生長痛容易與一些病理性腿痛混淆,如股骨頭壞死、急性骨髓炎、骨關節腫瘤等。因此,如果孩子的腿痛持續兩星期以上,關節有紅腫,且伴有發燒、跛行、食欲減退等症狀,應及時去醫院接受檢查,這可能就不是簡單的生長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