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人總需要依憑

2020年1月  
策劃與撰稿:晉雲、田駒、朔方、勞伯祥

聆聽粵語

錄音者:葉梅芳

聆聽國語

錄音者:Oulude

人是有靈的活物,具備自由和思想的能力,但若找不到生命的源頭,也就無以寄託人生意義,難免鴕鳥般地得過且過,甚至不顧良知,以苟且偷生麻痺或掩飾內心的恐懼與絕望。

雲淡風輕?

佛系,於2018年12月19日入選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發佈的年度十大網絡流行詞,無論是名詞、動詞,無不以此標籤冠之,蔚為文化現象。不過,這種按自己的方式和節奏生活,看似平和淡然的所謂不悲不喜、無可無不可的活法,並不是歷過磨難、嚐過百味的看破紅塵,也與宗教信仰無關,而是心理焦慮的反射——無奈地退避生活壓力、降低人生期待值,最大限度地減少與外界互動,保護自己免受傷害和能量消耗。
這樣的處世方式,豈不使度盡的年歲好像一聲歎息?即使活到七十、八十,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誰能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

沒有善惡?

古典犬儒主義是古希臘的哲學流派,張揚自我,棄絕物慾,回歸自然。嫁接到21世紀,犬儒早已盡失原始意蘊,而表現為一種變態的精神分裂:對世俗的全盤否定,變成對世俗的照單全收;既對世俗觀念滿不在乎,又毫無顧忌地獲取世俗之物;雖覺察事實真相,但若說真話要付代價,則附會權勢顛倒黑白……
這種新犬儒否定良知,宣稱「什麼都是假的!」「認真你就輸了!」「真理值多少錢?」「自由能當飯吃嗎?」而在是非面前知行矛盾,知善而不善善、知惡而不惡惡,無疑使人生萎靡到僅求生存的本能。

「叫人活著的乃是靈,肉體是無益的。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約翰福音》六章63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