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社論) 為選擇和機會喝彩

2019年7月  

策劃與撰稿:晉雲、朔方、田距、戴雄曉、勞伯祥

聆聽粵語

錄音者:Lydia

聆聽國語

錄音者:Lydia

有自由為自己的人生作出選擇,而且能夠真的有所選擇,這是十分值得慶幸和感恩的事,因為這樣的「為自己作選擇」在美國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一個基本權利,目前在眾多的國家中還不算普遍。這樣的情況當然讓人深感惋惜,但也提醒我們去思考:選擇的意義是什麼;擁有選擇權利的人,應該擔當什麼責任。
事實上,如果所有有機會選擇的人,都願意善用自己的身分與機會,去幫助那些沒有機會的人,這世界會截然不同。誠然地,我們身處美國的人,不單擁有較多的選擇權利,我們甚至擁有很多讓我們可以引以為傲的機會。這些機會大都屬於人人都應享有的「普世價值」:除了眾所周知的「自由與法治」外,「開放與尊重」,以及自由地選擇「行公義、好憐憫」等等的機會,都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每一個擁有選擇權利的人,都能夠誠誠實實地在自己的位分上,不斷地行使這些權利,必會為整個人類社會帶來美好前景。例如,對「開放與尊重」的實踐,60年代的美國的領袖們,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美國的立國基礎和國家的許多領袖都是深受基督教信仰影響的,這是無法改變的歷史,但當時有人抗議學校的禱告會習慣,認為他們的孩子被逼參與;後來,公立學校的禱告會被取消了,甚至在法院中,有關基督教影響的相關擺放亦被拿走。這故然是法律抗爭的結果,但無可否認地,這也是當時有著絕對優勢的基督徒群體願意選擇「開放與尊重」的結果。他們並沒有放棄信念,而且確信這國家所繫的信仰,並非依附在外在條文及形式上,而是藏於這個國家許多人的靈魂深處,所以,他們能夠作出開放與尊重的決定,維持社會的和諧。
至於「行公義、好憐憫」的普世價值也是一樣。在美國,這樣的行動十分普遍,而且國家在制度上長期支持這樣的選擇。本報的母機構「基督教角聲佈道團」每個月用在慈惠關懷服務的金錢數以十萬計,我們深深感受美國在這方面的政策的美善。基本上,美國國策是用民間力量去推動慈惠事業,故政府會給予極大的支持與鼓勵,以行動來說明《聖經》的教導:「施比受更有福」。據一項調查報告,美國全國捐贈作慈惠工作佔全國生產總值的1.67%,是全球最高的。事實上,捐獻者都得到政府的支持,因為所有捐獻都可獲抵稅優待。
另一方面,美國公民只要願意選擇力爭上游,都可以有不同的機會與渠道得到幫助,向上流動,生命得以發展。嚴格來說,這並非是執政者的賜與,而是每個人自己的選擇,也是整個制度所帶來的自然結果,讓願意努力者有機會爭取更好的人生成就。同時,更重要的是,對於不想「高攀」的人,同樣有如此選擇的自由,不會因為作出這樣的選擇而帶來致命的影響,因為這個國家不單讓人有選擇的權利,也確實地可以選擇;即使選擇錯誤,由於有輔助的保障制度,人不至於絕望無助。能夠如此,才談得上是真正地有選擇的自由和機會——我們為這樣的選擇和機會而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