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小憩:買櫝還珠

2019年6月  

芳子

聆聽粵語

錄音者:葉梅芳

聆聽國語

錄音者:素芳

兩千多年前,有位非常著名的思想家名叫韓非,善用寓言,巧設譬喻,就連殘暴的秦始皇也對他佩服不已。我們今日仍在沿用的成語「買櫝還珠」,就出自他的著作《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此可謂善賣櫝矣,未可謂善鬻珠也。
說的是一位在鄭國做珠寶生意的楚國人,用珍貴木材做珠匣,又以香料薰陶,再以寶石鑲嵌,並以鮮花和奇羽裝點,可謂華麗非常……結果卻匪夷所思:鄭國人買下了匣子,卻退還了珍珠!
韓非用這則小故事,揶揄世人本末倒置、捨本逐末的短見與荒謬,言簡意賅。從那以來,兩千多年過去了,我們是否「進化」得比那楚國人和鄭國人都更聰明智慧了呢?不見得。
日常生活裡,只注重形式而忽略內涵,以致取捨失當的事情,豈不如家常便飯一般,時時刻刻地發生著?遠的不說,只說近日;名不見經傳的不說,只說舉世聞名的。比如:浴火的巴黎聖母院。
4月15日晚間的那場大火,燒毀了這座有850年歷史的教堂屋頂和尖塔,舉世皆驚,紛紛感言:那可是巴黎之心;尖塔毀了,就像眼睜睜看著愛人逝去;這是巴黎有紀念性的象徵,少了聖母院的巴黎不再是巴黎……
新聞報導中,人們憶起了英格蘭國王亨利六世1431年在這裡加冕,也想到了法蘭西皇帝拿破崙1804年在此登基,卻沒有任何文字提起祭壇上的十字架與道成肉身的耶穌。甚至當人們盛讚神父福尼耶(Jean-Marc Fournier)不顧安危,進入火場搶救荊棘冠冕時,也沒多花一點筆墨介紹,頭戴這冠冕、被掛在十架上的基督,是為著世人之罪而代贖受死的!
5月10日,法國國民議會經過13小時激辯,通過聖母院大教堂快速重建法案,力拚2024年巴黎夏季奧運登場前完工。法國將向世界開放建築競圖,但文化遺產建築師卻擔憂,巴黎聖母院將被改變外觀,使其更加現代化。
事實上,已有建築公司公開設計藍圖:法國公司Studio NAB提出了溫室屋頂的構想;也有提議建造公園或露台;甚至提議在屋頂造林。這,很合乎可持續發展之環境保護理念。
構想最前衛的,當屬瑞典建築公司UMA,提議把屋頂變成十字型巨大空中泳池,強調「公共性」,而不再是「孤島」,並享有無與倫比的絕佳景觀。這,也合乎人們快樂地享受當下的生活理想。
但是,這看似錦上添花的一切功能,是否都在喧賓奪主?不錯,巴黎聖母院是哥特式建築的曠世傑作,也是巴黎的古老象徵,但其首先不應該是人們紀念耶穌、仰望基督的教堂嗎?天地都將廢去,唯有上帝的應許不變。那麼,什麼才是我們應該緊抓不放的最最重要的所存所在呢?
耶穌基督在《馬太福音》中的比喻,就是答案:「天國好像寶貝藏在地裡,人遇見了就把它藏起來,歡歡喜喜地去變賣一切所有的,買這塊地。天國又好像買賣人尋找好珠子,遇見一顆重價的珠子,就去變賣他一切所有的,買了這顆珠子。」(十三章44-46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