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倫樂:(心靈曙光) 缺席父親

2019年6月  

李飛君(執照心理諮商師)

聆聽粵語

錄音者:Annie

聆聽國語

錄音者:Lily Wang

安夫婦來尋求輔導是因為他們在大學修課的兒子,一直不想畢業,也沒有朋友,除了上學,足不出戶,把自己關在房間內打電腦遊戲,是所謂的「宅男」。父母想盡辦法,成功地把兒子帶來見我。據評估,他的孤獨行為表現來自於社交焦慮和抑鬱情緒。社交焦慮與自我形象和人際關係的安全感有關,當事人往往過於敏感别人對自己的評價,且負面居多,看自己比別人差,與人接觸時很有壓力,有恐懼和焦慮情緒,於是會刻意避開社交環境。治療方案除了個人的認知治療رر改變自我形象低落的看法,增加自信;也需要參與社交活動小組,在小組內建立人際關係的被接納感及安全感。

除了個人輔導外,家人的了解、支持和配合是最理想的治療方案。安夫婦讓我了解兒子成長的經歷:安因為要發展事業,有許多年的時間在國外工作,太太與兩個孩子留在美國生活。安每年只回來美國兩次,與太太和子女聚少離多。安的太太回顧兩個兒女在缺少父親參與的成長過程,對媽媽黏得緊,膽小,有安全感不足的表現。兒子在青少年時期慢慢呈現社交焦慮情緒。後來安回到家人身邊一起生活,對兒女的表現常常不滿,加上工作壓力大,他本身不善於用言語表達情感關懷,對兒女的教導和關心很容易演變成責備和訓斥,使原本不是很穩定的家庭關係添上很多負面情緒,父親與孩子產生更大隔閡。

作為父親的安,回顧自己的原生家庭也有相似的地方,父母因為忙於做生意,兒子們都送入寄宿學校,他與父母接觸的時間不多,家人不常有情感交流,所以長大後父母兄弟之間關係不親密。這也使安在發展自己事業的時候,忽略了家人同在的需要,輕易地就選擇長時間在海外工作。安看到自己外表有才幹和能力,但內心的情感世界其實是孤獨和脆弱的,缺乏自信和安全感,在兒子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他越來越明白孩子的成長不只是保護他們的安全,供應住宿、食物、衣服而已,更需要培養他們的心靈強大。父母珍惜家人的同在、家庭和諧的關係丶對孩子情感的流露和價值的肯定,能夠鞏固他們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價值感。在愛中成長的孩子,可以無障礙地發展他們的潛能。

安的兒子接受輔導後,焦慮及抑鬱情況有改善,他已經畢業,正在考取專業工作的資格。安夫婦後來去了教會,相繼信了耶穌,且熱心傳福音。安認識到自己曾忽略了家庭父親在情感上重要的角色,做了「缺席父親(孩子成長期不在身邊和缺乏情感交流的父親)」,透過自己的經歷和反思,他積極地參與推動改善夫妻關係及家庭情感支持方面的活動,很願意去鼓勵和幫助其他年輕的父母,突破原生家庭可能承傳下來的不良文化,締造下一代更美的人生。

(真實個案,徵得當事人同意,名字用化名)

「橄欖樹全人關懷」積極推動社區丶家庭丶教會對精神疾病和心理問題有更多的認識,提供實際有效的關懷方法。請留意網站olivetree.cchc.org心理輔導服務及心理健康教育講座與資訊。角聲福音廣場計劃在10月舉辦座談會,探討父母在子女成長階段「缺席」對孩子心理發展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