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路: (思想空間) 超越時空的價值

2019年3月
阿詩蘭

聆聽粵語

錄音者:周Sir

聆聽國語

錄音者:劉岱

價值,原是經濟學概念,但人們於現實生活中,常常在更廣義的概念上使用這個詞。比如:在開始做一件事或實行一個計劃之前,常常會自問或尋求諮商到底有沒有價值;經過仔細權衡和比較,確認有價值才做,反之則放棄;價值大,用心用力就多;價值小,用心用力就少。
可見,價值一詞,通常反映人們需要和欲求的程度。如果大家都追求和需要某件東西,這東西的價值必然被抬高,如鑽石;若大家都不需要也不追求某樣東西,這東西的價值就會走低,如岩石。如此,衡量價值的標準或尺度,完全在人的心目之中;這個標尺系統,可被稱作價值觀。
匈牙利詩人裴多菲(1823-1849),有首名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表現的就是詩人的價值觀。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當然寶貴,裴多菲卻把愛情看得比生命還貴重。他是個窮詩人,父親破產,家境一落千丈;他追求美麗的伯爵女兒——她反抗家庭和社會壓力,捨命陪君子,因此這愛情比生命價更高,但若為了追求自由,愛情與生命皆可捨棄!26歲時,他在保衛祖國獨立和自由的戰爭中獻身,讓他的生命有了更高的價值。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其核心價值為「仁義」,具有比生命更高的價值。孔子曾說:「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靈公》),意為「不要為了活命而損害仁德,寧可犧牲生命去成就仁德」。孟子也在《告子上》中表示:「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並進一步說明:「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意為「我喜愛生命,也喜愛勝過生命的東西,所以不會為了求生而損害高於生命的東西。」
人類超越動物,有比動物更高級的心靈與社會層面的需求,因此裴多菲心目中的自由,與孔孟心目中的仁義,都擁有超越肉體生命和物質財富的更高價值,但這自由與仁義也都有時代和文化的局限。比如裴多菲的自由,專指匈牙利從外族統治下解放出來;孔孟的仁義,離不開古中國特定的社會形態和時代背景,都不具有超越時空的普世意義。
凡人都有價值取向,但只有創造萬有的主,才能藉《聖經》,向人類啟示超越時空的普世價值。整本《聖經》,都是在上帝默示下,由不同作者,在不同時代與不同社會文化背景下寫成,傳達的卻是同樣的信息,其核心就是遵行上帝的旨意,因祂是生命的主,祂的慈愛存到永遠,祂的信實直到萬代。
上帝創造也主宰著我們的生命,唯有祂的旨意是我們可遵循的生活標準。《耶利米書》告訴我們:「耶和華如此說:倚靠人血肉的膀臂,心中離棄耶和華的,那人有禍了!因他必像沙漠的杜松,不見福樂來到,卻要住曠野乾旱之處,無人居住的鹼地。倚靠耶和華、以耶和華為可靠的,那人有福了!他必像樹栽於水旁,在河邊扎根,炎熱來到,並不懼怕,葉子仍必青翠,在乾旱之年毫無掛慮,而且結果不止。」(十七章5節-10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