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從福利Welfare到平安Shalom

2019年3月
策劃與撰稿:冉燕飛律師、陳明利律師、李兆樑律師、蘇慧中、柯津雲、李薇、朔方、周天駒、勞伯祥

聆聽粵語

錄音者:柯津雲

聆聽國語

錄音者:津雲

在美國生活多年,體會到西方社會福利對弱勢人群的照顧的全面和細緻。有個聾啞的親人,在智慧型手機視頻通話流行之前多年,她已經在家中使用政府提供的免費視頻電話,通過手語翻譯,自如地與人通話。政府提供給她和家人的福利讓他們不僅衣食無憂,而且他們可以工作、開車、養育孩子,生活便利與一般人無異。

社會福利:責任命令

說到「福利(Welfare)」,一般是指政府建立的制度和系統,通過「貧富再分配」的政策,為弱勢或特殊的群體,提供所需幫助,以確保其生活質素、生存及發展機會。一個良好的福利系統,讓窮人衣食不缺,長者老有所依,病人得及時治療,特殊孩子有適當教育。
福利的理念和社會制度,早在舊約《聖經》摩西的時代(至少公元前13世紀)就有所記錄,並在新約中反覆教導。創造主上帝給祂揀選的以色列民清楚的命令,要關顧窮人的需要:「在耶和華你上帝所賜你的地上,無論哪一座城裡,你弟兄中若有一個窮人,你不可忍著心……總要向你地上困苦窮乏的弟兄鬆開手。」(《申命記》十五章7-11),要善待寡婦和孤兒(《申命記》二十四章17節、《雅各書》一章27節),敬重老人(《利未記》十九章32節)等等。

上帝福利:平安完全

歐美不少國家,已經從19世紀德國俾斯麥的社會保險體系,發展成為「福利國家」,不再只是救濟貧困、幫助弱勢,而是為所有人民提供部分或全面的社會服務體系。這個概念跟《聖經》裡提到的福利(Welfare)更為貼近。在《耶利米書》二十九章11節,上帝對以色列人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平安」一詞英文標準版(ESV)翻譯成「Welfare(福利)」,希伯來原文是Shalom,這詞有豐富的含義,不僅包括「健康、幸福、財富」,還有「沒有衝突、安全、完全、完滿、平順、和睦」等的意思,更強調的是指「與上帝的和平的關係」,因此中文翻譯成「平安」也是貼切。
對當時已亡國、被擄到巴比倫的以色列人,上帝不僅應許祂自己的百姓「平安」,而且在這節經文前面一段,祂還要求以色列人也把Shalom帶給當地的人。祂說,「我所使你們被擄到的那城,你們要為那城求平安,為那城禱告耶和華,因為那城得平安,你們也隨著得平安。」(二十九章7節)上帝如此命令祂的百姓,也應允他們,如果安心在被擄之地居住,70年滿的時候,他們必要返回家鄉。

福利邊界:上帝國度

上帝的福利系統一直都是這樣,祂親自眷顧祂的百姓,賜他們生活所需和心靈的平安,也要求百姓之間彼此相顧。當人心中有上帝掌權,是上帝國度的百姓,就不但不會越過社會福利的邊界去欺詐得利,而且可以全人全心地享受上帝所賜的平安,並把平安帶給別人,得著上帝的應許:
「你心若向飢餓的人發憐憫,使困苦的人得滿足,你的光就必在黑暗中發現,你的幽暗必變如正午。耶和華也必時常引導你,在乾旱之地使你心滿意足,骨頭強壯。你必像澆灌的園子,又像水流不絕的泉源。」(《以賽亞書》五十八章10-11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