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時間是一個謎

2019年1月
策劃與撰稿:朔方、津雲、周天駒、勞伯祥

聆聽粵語

錄音者:Michelle

聆聽國語

錄音者:Lucy

「什麼是時間?如果沒有人問我,我知道。如果我要向發問者解釋,我則一無所知。」奧古斯丁(Saint Augustine)這段話,最能說明時間的謎之特性。

物理學家意見相左
牛頓(Sir Isaac Newton)認為,時間是均勻而有方向的,像是無始無終、永遠存在、沒有漲落的河流。在他的經典力學中,絕對時間是獨立存在的物理量,不會隨著任何外部的作用或觀察者而改變,意即其存在與空間無關,與物質及其運動也無關。
與牛頓同時代的萊布尼茲(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卻不以為然,堅持時間和空間都是相對的;時間是相繼發生的現象的羅列;不存在脫離物理實體的時間與空間。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也認為,不存在一無所有的時空——沒有物質就沒有時空,時空與物質同生同滅。他的狹義相對論中表述,空間和時間為一整體,是四維時空。廣義相對論更進一步指出,物質存在與否,可以影響時空形態——彎曲或平坦;換句話說,就是時空告訴物體如何運動,物體告訴時空如何彎曲。

哲學家也莫衷一是
時間,也一直是哲學的重要議題和難題。在古希臘時期,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時間由天體運動而來,且週期循環。柏拉圖則形象地描繪,時間是永恒的映象與動態相似物。亞里士多德則把時間當作運動的計數,是運動持續的量度。
而在羅馬帝國時代,奧古斯丁於他著名的《懺悔錄》中,詳細表述了人對時間的感知,與邏輯思考形成的不恰:如果沒有東西逝去,則不會有過去的時間;如果沒有東西到來,則不會有將來的時間;如果沒有東西存在,則不會有現在的時間……考察「過去」和「將來」,過去如何存在,如果它已經不存在?將來如何存在,如果它還沒有存在?但如果「現在」一直是現在,它則不會逝去而成為過去:如此則不會有時間而只有永恒。(卷十一)
時間定義的多歧性事實,恰恰印證了《傳道書》的啟示:上帝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千年如已過的昨日,又如夜間的一更」——還有什麼比這更切合時間的本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