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家庭生命週期

2018年9月
策劃與撰稿:Lena Huang、柯津雲、朔方、周生智、周天駒、勞伯祥

聆聽粵語

錄音者:Michelle

聆聽國語

錄音者:Lily

 

「空巢期」不是短暫的過渡期,而是一個階段的結束,另一個階段的開始。

家庭就像人的生命
社會學家杜瓦爾(Evelyn Duvall)認為,家庭就像人的生命那樣,也有生命週期(Family life cycle)和不同發展階段的任務;只有盡力負起各階段應負的責任,才能順利渡過家庭生命週期的各個階段。
雖然學者們所劃分的家庭生命週期之階段不盡相同,但都視家庭為生命有機體,具有動態的規律模式,一般都會經歷形成、發展、衰弱,與人類生命的週期一樣有序。比如:結婚到子女出生,為築巢期;家庭成員增加,子女成長,為滿巢期;子女外出求學、就業、成家,為空巢期……
孩子羽翼開始豐滿,父母自己的生活也會繼續下去。2013年,克拉克大學(Clark University)做過一項全國性調查,採訪了1,000位年輕成人的父母,發現84%在孩子搬出後會想念他們;60%為可以有更多時間給配偶和自己而高興;90%為孩子可以獨立而開心。

成員朝向自我實現
家庭生命週期中的每個新階段,都帶來新的發展與任務。如何在「巢空」的情境下,努力不讓生命的意義落空,是空巢者面對的最大挑戰。
首要課題,是將生活重心由子女轉移到自己身上,重新安排生活目標,從中肯定自我價值。有些能力是隱藏的,甚至處於休眠狀態,而「空巢期」是發掘隱藏之恩賜的最佳時機,帶來第二次機會,培養自己、重塑自己、過想要的生活。
當孩子開始他們的獨立人生後,做父母的除了需要找回丟失的自我外,還需要重拾以前忽略的夫妻之愛,更多地彼此關心、體貼和安慰,建立新的生活規律和情感支持系統。尤其是在缺少了孩子這個共同話題,又沒有了子女這道屏障的空巢期,謹防婚姻觸礁。
當然,不可忽視的還有健康。空巢期的開始,往往與中年後期、更年前期重疊,因此更多地關注自己的身心,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建構健康生活方式,也刻不容緩,否則難以達成適應新生態、恢復生活掌控力的任務。
生活適應,需要與環境雙向互動。當有一天,對空巢期情境有了幸福、快樂、滿足的感覺;發現自己能夠自我關心、自我了解、自我認同、自我接納了;體驗到發揮潛能,實現目標,有效參與社會生活的喜悅……生命就又越上了一個新的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