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科技背後的猙獰

2018年3月
策劃與撰稿:丁霈恩、秦黃業玲、李薇、黃朱妮娜、蔣若谷、周天駒、朔方、勞伯祥

聆聽粵語

錄音者:Lydia

聆聽國語

錄音者:Charles

 

環球互聯網(World-Wide Web)是近20多年的產品,如今在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互聯網帶來的方便和益處無可置疑,然而當我們越來越倚賴它時,它的危害同樣不容忽視,對沉迷網絡的青少年來說尤甚。

我是誰?

網絡是一個虛擬的空間,和現實社會存在十分巨大的反差。一部分沉迷網絡的青少年,其實是逃避現實和自卑心態的現象。他們以網絡符號化的方式和冷冰冰的操作,來處理人際關係和對待真實的社會。
長此以往,這群青少年缺乏社會溝通和人際交流,往往把虛擬的網絡世界當成現實生活,其思想和感情都會與現實生活脫節;一旦回到實際生活中,他們就感到無所適從,以致在現實的困難面前總是選擇逃避。個人也會產生緊張、孤僻、情感缺乏等症狀,有些甚至產生人格障礙和人際交往障礙。
另外,青少年在意網上「朋友」對自己是否「讚好」,他們在電子遊戲裡或網絡上,為自己塑造一個形象,但由於在網絡上難以確切地了解自己,會忽略自己、找不到自己,因此出現自我認同的問題。
小慧16歲。她曾經學跳舞,但13歲時她背部受傷,從此不能再跳舞,所以她需要尋找新的身分(Identity)。她在社交媒體上,為自己打造成個性很有魅力的人物。她常拿著酒瓶自拍,雖然那與她的道德觀不相稱,但她得到同學和朋友很多的「讚」。她在網上很受歡迎,同學和朋友見到真人時,會期待她是一個經常去派對的人,但她不是。要配合網上的形象,她很焦慮緊張,所以她尋求治療。在治療中,她清醒過來,學習把想法講出來,並誠實地面對自己。現在,她可以把真正的自己放上網。
找到「你是誰」,對網癮青少年非常重要,《耶利米書》一章5節說到:「我未將你造在腹中,我已曉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別你為聖。」你知道嗎?在你未出母胎時,神(上帝)就已經曉得你;不要讓後來才認識你的人,來告訴你「你是誰」。

道德弱化

網絡世界,人們的性別、年齡、相貌、身分等,都得到充分的隱匿,這也是網絡存在的安全隱患。所謂認識的人其實並不真確,人與人之間也不必面對面的打交道,擺脫了道德約束,常會遇人不淑。
而青少年在網絡世界中,缺少了老師、家長對他們行為的監督,弱化了青少年的道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人性惡的一面,會因為沒有道德的約束而得到充分的宣洩。 根據北京五所高校的一個調查,31.4%的學生並不認為「網上聊天時撒謊是不道德的」;37.4%的人認為「偶爾在網上說說粗話沒什麼大不了的」;還有24.9%的人認為「在網上做什麼都可以毫無顧忌」。
同時,網絡信息良莠不齊,其中不乏一些色情、暴力信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容易受到不良的誘導。這些不經過濾的信息完全暴露在青少年面前,由於他們的判斷力和自制力相對較差,產生真實體驗的迫切願望;導致品質畸變,人格扭曲,追求低級趣味。近年來,未成年人的暴力犯罪和性犯罪上升,這與網絡遊戲中大力宣揚暴力、色情有很大關係。
水能載舟,也能覆舟,重點在於掌舵的人,有沒有取其利而避其弊。互聯網對人們生活的幫助真的很多,但如果用得不得其所,不能駕馭它,反被它牽著走,那將是無可挽回的致命傷。《箴言》三章6-7節:「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不要自以為有智慧;要敬畏耶和華,遠離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