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社論) 經營智慧人生

2018年1月
策劃與撰稿:魏永達、雷競業、李雷路得、李薇、李汪洵、周天駒、蔣若谷、朔方、勞伯祥

聆聽粵語

錄音者:謝虹

聆聽國語

錄音者:劉岱

 

經營人生除了原生家庭的影響及栽培,社會環境的薰陶及機會外,還需要自己個人的智慧能力。原生家庭及環境機會是我們無法控制的,但智慧能力卻可以從個人學習追求而得。在呼應本月「簡樸生活」的前提下,我們為經營智慧人生提出三個看法,讓讀者作為參考。

「人生的佈局是簡樸」,這樣的觀念十分重要。「簡樸」的目的是讓自己的生活自由「流動」。在《韓詩外傳》中的「宅志」,提到大沼澤中的野雉與被人供養的飼雉的分別,野雉羽毛及啼聲都比飼雉的更為潤澤及雄壯。原因很簡單,野雉雖然在覓食方面比較困難,但由於能夠在大自然中自由生活,所以生命更有光采。

而簡樸生活的報酬是自由,因為移動更為容易。曾有一段時間,很多人只是揹著簡單行囊就遨遊天下了;雖然行裝很少,只有自己能夠揹負得起的,但也因為如此,很多事都變得比較容易處理。在心靈方面也是一樣,如果我們決志心存寬恕,不去把佔據心靈的無謂之事放在心上,讓心靈沒有重擔,也就能夠自由地「流動」──當身邊許多人為著各樣的是是非非而爭論不休時,我們已是「輕舟已過萬重山」了。

「人生的宗旨是施與」,這樣的觀念是把自己從充滿競爭的群眾中分別出來:當我們立志「施與」的時候,根本就不會想到競爭了。美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海明威所講的那句名言:「優於別人並不高貴,真正的高貴是優於過去的自己」,也有同樣的意思,如果我們沒有想到要優於別人,競爭的煩惱也自然地不存在了。

但上述兩者的分別還是有的,追求優於自己是讓自己更好,而「施與」的心是讓別人更加好,後者顯然是更加好的選擇。「施與」的人生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那就是不斷地「減」去。當我們決志把本來屬於自己的分一些給別人的時候,這樣的態度與我們的人生「走向」相合。例如:我們的健康不斷「減」弱,身邊的朋友也逐漸「減」少,但施與的態度卻讓我們更能適應這不斷「減」去的人生。這可說是施與人生的意外收獲。

「人生的承托是信仰」。我們明白,「簡樸」與「施與」,是這個社會中少數人的生活態度;要誠實地順著這樣的心靈呼喚去生活的話,確是不容易;所以很需要有信仰的承托力,幫助我們堅持下去。

我們認為,具有承托力的信仰,應具備這樣幾個重要內涵:讓我們明白因何而生,為何而活,往何處而去;而且有著願意體恤人們需要的信仰對象。我們知道,並不是每一位閱讀本文的讀者都是基督徒,但我們誠懇希望讀者的人生,是自由流動、祝福別人、且有著美好信仰承托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