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3R步驟

2018年1月
策劃與撰稿:魏永達、雷競業、李雷路得、李薇、李汪洵、周天駒、蔣若谷、朔方、勞伯祥

極簡生活的概念,以「少即是多」為哲學,藉對身外之物──衣物佩飾、家居用品、代步工具等,實施「減少(Reduce)、拒絕(Refuse)、重組(Rejigger)」,抵制消費主義;其實,在每日供應身體所需之物上,也同樣需要這樣的3R步驟。

掉進米缸的老鼠

聆聽粵語

錄音者:周Sir

聆聽國語

錄音者:Billy

有則寓言描述,一隻老鼠掉進米缸,喜不自禁;確定沒有危險後,便在米缸裡吃了睡、睡了吃;米缸要見底了,牠仍擺脫不了大米的誘惑;最後米吃完了,才發現跳出去只是夢想,一切都無能為力了……人,又何嘗不是如此?
雖然「吃飯是為了活著、活著不是為了吃飯」的道理,好像連小孩子都懂,事實上卻又並非如此。最顯而易見的證據,是肥胖已經成為21世紀的嚴重公共衛生問題;諷刺的是,痴肥者往往營養不良!這也是社會現象的反映:表面看來很豐富,實際卻是不健康。
2013年,美國醫學會將肥胖定義為一種疾病。衡量是否肥胖,通常以世界衛生組織於2000年公佈的數據為標準。以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 ,得出身體質量指數(BMI):18.5 過輕;18.5 -25 正常;25-30過重;30-35 一級肥胖;35-40二級肥胖;40以上三級肥胖。
造成肥胖的最大原因,是熱量攝取過多,以致造成體脂肪累積過多,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增加心血管疾病、第二型糖尿病、睡眠呼吸中止症、某些癌症、退化性關節炎及其他疾病的發生率;平均而言,肥胖會減壽六至七年。
對應熱量攝取過多,甩去多餘脂肪的最直接方法就是「減少」:減少食量與熱量。讓人意外的卻是,如此簡單的方法實行起來卻難,以致需要藉助藥物,甚至手術減少胃容積或腸道長度,幫助降低食慾、抑制脂肪吸收,因為貪吃也會形成一種癮(Food Addiction)!

山珍海味的墳墓

聆聽粵語

錄音者:Lydia

聆聽國語

錄音者:Billy

理性主義者斯賓諾莎,在《知性改進論》中表述:生活中最常見,且由人們的行為所表明的,被當作是最高幸福的東西,歸納起來不外財富、榮譽、感官快樂;縈繞人們的心靈,使人們不能想到別的幸福的,就是這三種東西……
在感官快樂裡,「吃」是一個大項,沉溺於食慾而不能自拔者不在少數,每一天都在上演饕餮大戰,但是人類社會哪兒有無成本的佔有?你所佔有的東西,同時也在佔有你;佔有得越多,被佔有的也就越多。中國作家賈平凹就曾形容:以為人生就是在有限的時間裡吃好穿好玩好,而把自己的肚腹變成埋葬山珍海味的墳墓……
這的確是生動也貼切的比喻。事實上,這種埋葬山珍海味的方式,也很可能迫使身體成為斷送自己生命的兇手。一種可見的結果,就是「三高(高血糖、高血壓、高膽固醇)」指標直線狂飆。香港醫學會曾在2010年6月至10月,進行「港人心血管病危機調查」,共收集3,781份問卷,發現每10名港人中,便有六人起碼擁有一「高」。
低糖、低脂、低鹽,遠沒有濃油重味好吃;健康零食,也沒有薯條類零食更有吸引力;粗茶淡飯,更比不上山珍海味誘人……是不是健康的東西都不好吃?非也。問題只在於:我們早已習慣了不健康飲食的口味,就算明知有害,也少有足夠的意志力拒絕!從這樣的角度來看,保持正常的生理指標,向不健康食物說「不」,既是掙脫不良習慣的戰鬥,也是爭取自由的操練。

鑿去多餘的石頭

聆聽粵語

錄音者:Lydia

聆聽國語

錄音者:Billy

雕塑《大衛》,被稱為文藝復興最偉大傑作。創作者米開朗基羅,在回答好奇的人們時說:我去了趟採石場,看到了一塊巨大的大理石,在它身上我看到了大衛。於是,我鑿去多餘的石頭,留下有用的,《大衛》就誕生了。
塑造健康的體魄也需要如此:淨化過剩的累贅。一向都算健康的Ruth,在2013年檢查身體時發現,壞膽固醇(LDL Cholesterol) 高達195,正常值是100以下;總膽固醇277 ,正常值是200以內。「醫生說我必須要吃降膽固醇的藥,否則很容易血管堵塞、中風。我問醫生可以不吃藥嗎?醫生想了一下說,給我試三個月不吃藥,但如果降不下去就必須服藥。」
怎樣才可以把壞膽固醇降下來?Ruth是基督徒,凡事都會先求問天父。經過禱告,她對生活做了重組規劃:飲食方面聽從醫囑,不吃蝦、肥肉、雞皮豬皮,少吃煎炸油膩食物;另外增加做運動,每天上下班都步行,單程約40分鐘……「三個月後,我減去了肚腩,體重輕了10磅;壞膽固醇降了50,不用吃藥了!」
節制食量、拒絕危害健康食品、重組健康生活方式,給身體來一場極簡洗禮,不能只擺出姿勢,而要甘心樂意地身體力行,管住嘴,邁開腳,與健康並肩同行,並對抗新一波消費誘導:對健康和健身活動的過分癡迷。健康和健身產業,正在將人們置於各種快速減肥、健康、美容信息的轟炸中,說服人們花費大量金錢和時間,購買健身俱樂部會籍和各種各樣補品……
我們能否像波德萊爾在詩中提到的波希米亞藝術家那樣,整天流連忘返在忽悠人消費的拱廊街(商店街)裡,卻堅決不消費?這是自由──到了一個預設你幹什麼的空間,但你就是沒幹它希望你幹的事,而幹了自己要做的事。

一顆靜下來的心

雷競業牧師認為,簡樸生活是一種自由的心態與操練,目的是向物質世界宣告自由,而非逃避世界。他舉例說:「我早上多數都會吃麥皮或其他穀類食物,午餐有時也是如此。雖然天天大同小異,卻不會以此為苦,反而樂於不為這兩餐菜單而操心……。」
當代人有一種錯覺,以為有錢買來的東西,就是有權用的東西。其實,人類是神的創造的一員,簡樸生活的精神包括過一種尊重大自然的消費生活;消費的目的,不是放縱自己的欲念。近年拒吃魚翅運動,就是一個好的例子:不吃瀕危動物,卻可以選擇在大自然豐富供應的食物上展露廚藝,更可以選擇培育愛惜自然的情操,更懂得享受神的創造。
美國19世紀學者梭羅,只帶一把斧頭,在湖邊建起小木屋,在獨居的兩年多時間裡體悟到:「我們每一天努力忙碌、用力生活,卻總在不知不覺間遺失了什麼。面對不斷膨脹的物慾,我們需要的是一顆能靜下來的心。多餘的財富只能夠購買多餘的東西,人的靈魂必需的東西,是不需要花錢購買的。」
人的靈魂所必需的是靈糧,可以讓我們在滿足基本生活所需後,不再戚戚於聲名,不再汲汲於富貴,而從容充實地享受人生。當我們不斷從外界汲取能量,如金錢、升職、榮譽、嘉獎、聲望、權力、親人……,隨著獲取能量又消耗能量,若不能每天更新就會喪失力量。靈糧卻不同,源泉在天上,一如耶穌所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約翰福音》六章35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