繽紛世界: 網絡宣教

2017年11月
文/倫永成

500年前的1517年,神學家馬丁路德撰寫《九十五條文》,張貼在德國威登堡大學的教堂門前,批評當年的羅馬教廷,之後演變成宗教改革運動。當年的印刷術在整個改革運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路德的《九十五條文》及後期的神學著作,藉著現代印刷術,將文字及訊息迅速地散佈。

500年之後的2017年,人類已經踏入21世紀,印刷已進入電子年代。訊息的散佈速度比起500年前已是一瀉千里。今時今日,若然你擁有手提電腦或手機,並接通了互聯網,立即可以在各個電子平台,如:臉書(Facebook)、微信(WeChat)、微博(Weibo)、推特(Twitter)、部落格(Blog)中發佈消息。

表面上,信徒在網絡上能夠使用的平台越來越多,可是福音散播的內容,卻未算完備充足。500年後的今天,基督教如何能夠利用科技平台來宣教?

也許有人會反問:「網絡宣教已經發展了一段時間,網絡上也有許多信仰資源,現在才踏入網絡,是否遲了一點?」

本人認為網絡上雖然已有許多關於基督教信仰資源,但當中仍然有良莠不齊的情況。例如:有些文章只著重個人感受分享;有些文章則借用經文,來支持其論點;亦有些文章只懂抒發情緒……要在網絡上找到可靠的信仰資源,實不容易。故此,我們仍然需要繼續發展信仰資源,學傚馬丁路德用寶貴的時間,去研讀《聖經》及撰寫著作。

另外,現時網絡宣教,常遇到的困難之一,便是網絡人身攻撃。有些人未明白基督教道理,或者聽到一些批評基督教的言論,便任意去批評及攻撃,且在網絡裡散播;亦有人專門挑戰基督教的道理,在網站惡意批評,撰寫負面評論等。這些言論像火一樣,由一個謠言,一傳十,十傳百,在短時間內帶來極大的影響。令到未信的朋友,對基督教產生更多疑問。

500年前的馬丁路德貼了《九十五條文》後,亦受到教廷的威脅及攻擊,並命令他收回言論。但路德堅定《聖經》福音的立場,憑著主給他的信心,並在「因信稱義」的基礎建構十架神學,在改革運動中立了穩固的《聖經》根據。

故此,我們要記著,「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羅馬書》一章16節)我們需要充足的裝備,紮扎實的信仰根基,不論在網絡還是生活佈道裡,都存謙卑的心與主同行,讓生命結出豐盛的果子。